科技处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职能 | 平台团队 | 政策法规 | 项目管理 | 学术交流 | 成果专利 | 学风建设 | 资源下载 | 科普宣传 
首页
 科研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7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16-07-18 10:00 罗钰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7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川科计〔20168

各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四川省科技厅启动2017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2017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予以发布,并将相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凡在我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管理规范、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并符合所申报项目指南的具体要求。

2.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所列合作单位均须在申报书中加盖公章,指南有明确要求的需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否则不予受理。

3.企业牵头或企业参与申报项目的,匹配资金比例不低于11(具体以指南要求为准),并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立项后据此验收。

4.项目负责人条件应符合指南要求,指南无明确要求的应符合“申报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对项目负责人要求的补充通知”要求(项目管理中心“申报须知”)。

5.每个项目负责人2017年度项目限申报1项(青年基金、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等人才类计划除外)。

6.向社会公开指南编制专家名单,指南编制专家不得申报本年度该方向科技计划项目。

7.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多渠道、跨计划重复申报。

8.申报项目应严格按指南要求上传满足申报条件的证明材料。

二、指南类别

(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类。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二)重点研发计划类。

1.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2.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面上项目申报指南

3.农村领域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4.社会发展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5.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6.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7.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类。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2.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指南

3.科技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四)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计划类。

1.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2.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指南

3.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4.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5.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申报指南

6.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7.省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专项指南

1)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2)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三、申报流程

2017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

(一)申报身份获取。

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登录“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网址:http://xmgl.scst.gov.cn/),根据《申报须知》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不需再注册。

(二)项目负责人填报。

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系统,根据《指南》提出的项目类别,按照提示,在线填写、提交并导出打印申报书(申报书模板错误不予受理)。

(三)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登录“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项目申报的电子审批。申报单位认真审核申报负责人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纸质文本,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签署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如联合申报必加盖合作单位公章),确认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将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式1份(具体以指南要求为准)报送至项目归口部门。

(四)归口部门汇总、审核、报送科技厅。

归口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审批,并将项目汇总表(盖章)和纸质《项目申报书》(申报材料切勿使用合页夹装订)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项目申报单位单独报送不予受理)。

(五)《指南》中关于申报流程、附件材料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请按照指南要求填报。

四、申报时限

项目网上申报时间为:201677-201682024时。

纸质申报书报送截止时间:201682618时,逾期不予受理。

五、材料报送

 址: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39号,四川省科技厅506室。

六、业务咨询及联系人

(一)指南咨询。

各处(室)联系人:

高新处:杨    028-86715358

社发处:梁    028-86733709

农村处:游晓峰 028-86717372

杨光垚 028-86729801

法规处:陆贤坤 028-86710094

计划处:杜建宏 028-86661592

条财处:何雪梅 028-86676587

国合处:林    028-86669687

基础处:刘    028-86717593

成果处:刘    028-86710813

科普处:刘雪娟 028-86730903

人事处:王定川 028-86668540

(二)项目申报流程及技术咨询。

计划处联系人:

   028-86671416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 028-86726087

蔡友保 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

1.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2.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3.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面上项目申报指南

4.农村领域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5.社会发展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6.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7.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8.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9.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10.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指南

11.科技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12.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1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指南

14.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15.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16.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申报指南

17.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18-1.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18-2.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677

附件1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和《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突出源头创新,开展前沿、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和民生方面亟需的前沿科技问题,提供原始创新成果,支撑关键核心应用技术攻关,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现将2017年度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17年度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分为重大前沿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三个类型进行重点支持:

(一)重大前沿项目。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重大前沿和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支持功能基因组学、干细胞及转化、脑科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纳米材料、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

围绕我省优势及特色产业,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重大创新链上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业等七大优势产业;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二)重点项目。

围绕引领我省优势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农业、生命、能源、交通等领域。

围绕我省优势及特色产业,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创新链上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油气化工、饮料食品、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等七大优势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页岩气、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及公益民生领域。

(三)面上项目。

鼓励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支持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公益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通用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自由探索。

二、优先支持

(一)瞄准国家战略,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领域、学科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对接国家重大前沿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

(二)以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或技术创新点为目标,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我省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三)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省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研究。

(四)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瞄准四川重点、优势产业或有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五)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六)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

(七)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联合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八)依托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需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平台名称)。

三、申报要求

(一)重大前沿项目申报人应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固定人员,应具有主持省部级(含)以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经历,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重点项目申报人应具有主持省部级(含)以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三)面上项目申报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获得硕士学位4年以上(含4年),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19711231日之后出生)。

(四)项目申报人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项目组织和管理,亲自参加项目的研究和实施。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并有一定的研究专长。

(五)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起始时间为20171,申报单位是企业的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

四、有关说明

(一)科技厅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重大前沿项目拟立项10个,每项财政预算不超过80万元;重点项目拟立项50个,每项财政预算不超过30万元;面上项目拟立项270个,每项财政预算10万元。

(二)项目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或省外研究学者共同申报,但省内单位应作为项目的牵头申报单位。

(三)实行限项申报。重大前沿项目每个单位限报2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具体限项数详见附件《有关申报单位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荐名额表》,附件中未涉及的单位申报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不超过3项;超额申报将不予受理。

五、申报材料报送

请申报人在线填写“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申报重大前沿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重大前沿)”、申报重点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重点)”、申报面上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面上)”,项目名称后面未加注的将不予受理。请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配套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份上报归口管理部门,请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和纸质申报书审批。

附件:有关申报单位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荐名额表

附件

有关申报单位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荐名额表

                                           单位:个

申报单位

重点

项目

面上

项目

申报单位

重点

项目

面上

项目

四川大学

25

70

四川理工学院

5

20

西南交通大学

10

30

西昌学院

3

10

电子科技大学

10

30

成都医学院

3

10

西南民族大学

5

20

乐山师范学院

3

10

四川农业大学

5

20

内江师范学院

3

10

四川师范大学

5

20

成都体育学院

3

10

西南石油大学

5

20

绵阳师范学院

3

10

成都理工大学

5

20

宜宾学院

3

10

成都中医药大学

5

20

成都工业学院

3

10

西南科技大学

5

20

四川旅游学院

3

10

西华大学

5

20

成都师范学院

3

10

西华师范大学

5

20

成都学院

3

10

西南医科大学

5

20

攀枝花学院

3

1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5

20

四川省人民医院

3

10

川北医学院

5

20

四川省肿瘤医院

3

10

注:1.未涉及的单位申报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不超过3项。

2.超额申报将不予受理。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填报《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

基础处联系人:华   028-86717491

             028-86717593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2

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总体要求:围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解决行业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制约问题,重点面向高端成长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特色产业,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申报,支持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各市(州)布局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20171月至201812月。

支持额度:经费支持额度50150万元,具体见指南有关说明。

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能源电力、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市(州)重点产业等十大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一、高端集成电路与特色电子器件

(一)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产业化前景的芯片开发。

开发应用于5G及下一代WiFi通信系统的毫米波射频前端SoC芯片,包括相控阵智能天线、T/R模块和射频采样ADC等。开展极低功耗物联网IP平台和SoC芯片的产业化开发,其中重点实现MCU模拟平台和嵌入式存储技术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应用于保密手机等设备的低功耗MicroSD安全芯片,由自主CPU、运行算法及安全引擎、SRAM/Flash存储器等构成,实现保密信息安全可控。开发应用于光纤通讯的高功率、高速EML激光器芯片,满足10Gb/s及以上通信标准和实用化要求。

有关说明:拟支持4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基础核心软件

(一)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及工具。

研究完整集成开发环境,集成代码编辑、代码分析、代码调试和图形用户界面工具等,支持软件的快速发布。可根据行业或领域特定业务的自动化建模,可进行服务装配;提供开放和标准的接口,可通过多种方法与第三方系统对接,能实现异构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及同步,研究成果需在行业或领域三家以上单位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技术。

可提供一种统一管理、统一维护、资源共享的数据管理基础架构,包括数据管理器与查询分析器,可提供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具备动态扩容、在线分析处理和在线事务处理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未来网络与通信

(一)通信传输网络管理关键技术。

研究满足超100G400G的新一代光纤传输网络。利用SDNNFV技术,实现对骨干网、接入网、移动基站的远程路由调度和信道带宽控制的高效虚拟化管理,实现快速网络故障、网络质量劣化区域的定位与修复,实现网络终端业务类型和传输速率的检测、自动识别恶意终端发起的网络犯罪行为,实现移动基站与分布式云存储的融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无线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关键技术。

研究基于云平台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用户通话上网记录及投诉信息、无线网络覆盖、容量、配置、参数、告警信息等海量数据,客观准确评价用户使用感知,快速精确定位网络问题。研究基于移动用户海量CDT/MR网络数据和指纹技术相结合的用户精确位置定位技术、智能分析无线网络覆盖漏洞实现网络规划和工程实施的全流程闭环管控、移动用户端到端异常事件自动定界定位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第五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开展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技术、新型多址技术、全频谱接入及新型网络架构、满足5GMIMO和基站联合发送的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移动空口以及基于子带滤波的OFDM、稀疏码分多址、极化码算法的研究,开展吞吐率、时延、连接数量、能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关键技术。

研究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关键技术。开展铝燃烧电池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电动汽车旧蓄电池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基于移动通信基站网络的再利用研究,借助于广域密集分布的移动通信基站开发电动车充电桩业务(智能终端无线充电与微能量回收关键技术)、GIS业务、地震监测网点业务、气象监测网点业务、环境监测网点业务等相关技术的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集成硅基光互联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可实现高速信号收发、高级调制格式的硅基光子器件(包括调制器、探测器等),研究基于硅基的波分复用器件以提高通信带宽,探索小型化和低功耗器件,研制硅基光子芯片;研制与高速调制器配套的驱动器、与光探测器配套的放大器、超高速/超低复杂度/超低功耗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及其集成芯片等;研究光-电芯片的集成封装技术,实现硅基高速通信光-电模块,推动产业化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低空空域监管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低空空域监管关键技术,有效侦测和防范无人机、飞艇等低空飞行器对机场、军事基地、禁飞区等敏感地区的干扰、侦察与破坏。制订低空空域飞行器的无线电信号频率范围和功率范围,制订低空空域飞行器必须安装的可被监管部门强行控制飞行器降落的专用模块和便于识别飞行器所有者信息的标识。开展对低空空域飞行器的其他简易高效摧毁技术研究。开展低空宽带应急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低空飞行器通过无线传输快速实现应急通信或中继通信。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信息安全

(一)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分析技术,采用大数据平台技术、网络行为关联分析技术、未知威胁挖掘技术,实时掌握目标区域的网络安全态势,掌握重点部位、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网络安全威胁、风险和隐患,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网络攻击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掌握有关网络安全威胁情况和信息,建立基于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威胁监测平台,形成对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要素获取和关联、融合分析,形成态势评估、态势预测和态势展示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工业控制系统威胁态势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工业控制系统威胁态势感知技术,通过分析工控通信协议,采用漏洞主动探测、安全监测、安全数据分析、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验证和展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算法,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态势预警平台,形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快速响应和全面监测能力,使联网工控系统积极防御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大数据安全共享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数据在共享、应用过程中的身份信任和管控技术,实现大数据平台中对数据库、文件服务等重要数据源的共享接口安全管控,构建对应的海量数据权属映射算法及模型,研制同时支持移动和桌面客户端的大数据安全共享平台,在金融、电信、移动、能源、政务等任一领域开展重点应用并取得示范效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海量数据信息挖掘脱敏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海量数据信息挖掘脱敏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提取,对残余数据的分析、恢复重塑,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化手段,研制敏感数据智能识别与脱敏处理技术,自动发现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敏感数据,并为敏感数据推荐脱敏算法,确保跨领域数据安全共享与融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安全移动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各种移动平台与系统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在移动终端以软硬件结合方式实现设备安全防护,开展新型身份认证技术、基于业务的访问控制技术、基于行为的精细管控技术、跨域跨网络的移动安全隔离技术等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云数据库数据安全保障产品研发。

研究适应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靠存储及处理技术,开展复杂异构、恶劣网络环境下云存储的资源重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包括大容量存储介质内部存储算法、数据恢复、提取、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度容错、可扩展性、高性能、并行、分布式的强大数据恢复能力,形成大容量云存储的数据安全保障产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云计算与大数据

(一)云终端服务平台研发。

研究基于国产CPU的安全云终端性能优化、安全云终端体系架构以及基于IDV架构的智能桌面虚拟化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云终端产品;研究IaaS/PaaS/SaaS/DaaS分层资源统一管理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开展云计算DaaS服务架构、资源管理、服务机制、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支持多数据中心部署、松耦合的采集、存储、解析、处理系统,单数据中心可支持大数据量节点并发采集,采集集群部分节点故障不影响整体采集任务执行。实时采集处理全网互联网数据资源、爬行请求最短间隔最小,具有目标网站爬行/反爬行策略、对采集产生的超文本内容流进行实时处理,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内容增强存储与离线分析、子系统可满足PB级及以上内容数据的存储和并行处理需求。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基于科学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的技术与应用。研究面向时空数据(空间标量场、地理信息、时变数据)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非时空数据(层次与网络数据、文本与文档数据、跨媒体数据、多元数据)可视化关键技术;在多个业务领域(电信运营商数据、商业智能、金融数据、气象数据、能源数据等)进行可视化示范应用及全面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大数据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异构多源、实时采集的大数据治理关键技术,包括元数据模型、数据ETL、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质量评价、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化形成与评估、数据产品化形成与评估以及大数据评测体系等,解决大数据可表示、可管理和可用性三个核心问题,为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和低成本存储奠定基础。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五)大数据集成分析与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电视、网媒、社交媒体等多源异构媒体大数据的集成分析、计算及挖掘关键技术,综合利用深度学习和聚焦机制,形成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关联、融合及分析模型;研究基于媒体大数据的高性能计算、分析、检索实现技术,实现对海量视频信息中需要视频片段的准确检索,满足大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实时性、动态性要求;研究多源异构媒体对象表示、深度挖掘和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实现媒体对象关系、轨迹、热点等可视化呈现和基于业务模型的挖掘;为使用者提供精准画像,提高数据针对运营规划的可用度和效率,构建媒体大数据集成分析与挖掘应用平台。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数据共享及交易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政府大数据开放和共享的关键技术,包括多部门、多领域数据开放共享总体架构、数据共享目录与交付形式、数据内/外网交换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开放共享溯源支持与监管等;研究个人与企业大数据开放和交易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开放交易总体架构、数据确权与溯源、数据计量与计价方法、数据交易目录与交付形式、数据安全评估与脱敏处理和数据收益分成模型与支付方案等,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大数据的数据银行平台与运营体系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面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政务服务、金融贸易、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

整合大数据资源,推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政务服务、金融贸易、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创新,研究开发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应用系统和关键技术平台,实现数字驱动的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为公共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研究数据驱动图谱技术、基于对象数据相似性连接的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多元异构信息融合技术、视频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并行分析与挖掘技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数据聚合搜索与增值服务技术等,实现用户兴趣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视频语义结构化分析等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3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物联网

(一)基于云平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滑坡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云平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滑坡性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和关键技术,提高滑坡性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研究滑坡性地质灾害不同类型多传感器信息数据级、信息级等不同层次融合方法和技术;研究滑坡性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嵌入式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基于云平台的大规模并行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研制滑坡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实现远程或移动终端的预警。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面向应用背景的环境参数监测与信息采集、无线传感器、云服务、数据通信、信息融合、智能化生产管理等智慧农业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智慧农业的管理、控制方法及实现技术。研制智能终端设备,开发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为实现高产量或质量的农业应用示范提供智力支持。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平台与物联网的综合集成研发及应用。

研究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基于物联网、云存储和云计算等关键领域,研究终端到平台的数据采集、加工、分析方案,突破环境数据加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形成国家及地方政府环境数据中心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等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车路协同式车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研究基于智能视频融合和分析的全时空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解决交通数据连续性、完整性、精确性的问题;研究多模式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实现交通管理服务和交通信息服务;研究多目标交通信号和行驶车辆智能化协同控制技术,解决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和公交优先通行问题;研究城市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架构,提出城市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一)空间智能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基于便携移动设备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智能学习技术,三维空间运动轨迹追踪技术,场景景深坐标探测,三维场景实时扫描重建技术,基于视频和图像的快速、高效三维建模关键技术,裸眼3D技术等。实现3D空间实时扫描成像,室内空间定位导航,超现实复杂环境仿真虚拟,并可将其应用于各类虚拟交互教育培训,数字互动娱乐,搭建全新的沉浸式教育及娱乐体验系统。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虚拟现实行为识别及虚实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人体行为、表情识别关键技术,包括人体动作的实时识别、姿态识别技术,人脸表情及情绪的特征识别技术。研究虚实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包括虚实人体骨骼系统、动作匹配技术,虚实人脸表情互动技术,机器学习及大数据挖掘的人机情景对话技术,形成多行业/领域适用的虚拟现实人机交互通用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虚拟人群关键技术及其在应急演练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大规模人群仿真的关键技术,包括人群的信息感知与传递、群体行为仿真模型、基于GPU的海量人群实时渲染技术等;研究大规模人群仿真模型验证方法。将所解决的虚拟人群关键技术应用于地铁或高铁车站等公共领域的应急演练仿真系统中,实现各类非正常情况虚拟应急演练及人员培训。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虚拟交通环境关键技术及其在交通仿真产品中的应用。

研究虚拟交通环境关键技术,包括亚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开发、亚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与用户化身的实时交互算法、大规模交通场景的调度与简化算法、交通事件生成算法等,并研究相关模型的验证方法。相关技术将应用于车辆驾驶仿真器、交通安全教育仿真培训系统中,构造高逼真度的虚拟交通环境,提升教育培训效果。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微地图可视化智慧园区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室内地图、虚拟仿真、视频监控技术等,基于自主地图3D引擎,实现园区精细化物理空间呈现、场景逼真展示,支持移动端、Web、大屏等多种方式呈现;利用多种信号源,实现精准定位,研制户内外实时导航等关键技术;依托大场景智能视频分析、人工智能、位置联动数据分析和园区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园区智能时间检测,为可视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在可视化园区门户、园区智能生活、平安园区、智慧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应用,推动随时随地、所见所得、智能联动的智慧园区(校园、工业园等)信息化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其他信息技术研发

(一)用于智能硬件注入错误检测的光纤激光光源开发。

研究智能硬件在互联网、支付、金融领域的安全防护设计应用技术,利用脉冲光纤激光技术和激光倍频技术开发用于智能硬件注入错误检测的光源,满足半导体芯片背面和正面辐照注入错误检测要求。光源采用可外调制二极管作为光源,经多级光纤放大器放大后再经二倍频和三倍频单元进行波长转换,触发晶体管可逆导通/关闭状态变化。光源具备三色输出能力,峰值功率连续可调,具有外触发同步工作功能。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40G 高速光收发模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40GEPON光收发模块关键技术。根据IEEE 802.3ba标准,重点研究410G CWDM波分复用技术、CFP封装技术、噪声抑制技术、消光比测试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具备高指标要求的40G EPON高速光收发模块。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周视反入侵安控雷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轻型便携式周视安控雷达技术,能够对任务区域实施无人值守条件下,连续24小时、全天候监视,及时发现各类非法入侵人员、车辆目标,输出目标的距离、方位角信息并给出报警,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处置。项目重点研究地面强杂波背景下人员、车辆等慢速弱小目标的信号检测、目标分类与威胁判断等关键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激光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通过开展超短焦高亮度镜头、高效率宽色域安全激光光学引擎、柔性大尺寸微光学结构屏幕、激光显示高清/双倍高清的高画质整机产品等相关制备技术,重点攻克精密光学镜片设计与系统集成与制备技术、微结构光学屏幕材料设计开发与屏幕制备技术、多色激光显示光学引擎设计与制备技术、双倍高清显示整机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形成激光电视相关产品并参与制定激光显示标准化。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8KHDR技术在平板电视中的研究及应用。

研究8K LCD屏显示技术、8K Soc信号处理技术、8K FRC转换技术、信号传输接口协议及线缆技术、视频码率及传输带宽等关键技术;研究HDR的接收、解码、显示方面的电光转换曲线L取值的不同、动态曲线的设定、屏模组的参数制定、屏背光控制的算法等相关技术,开发高效HDR超高清平板电视。利用机顶盒或电视终端提供大容量盘接口,读取、播放、存储、控制全媒体各类数据文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MCM多芯片组装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发多芯片组件混封技术,重点攻克芯片电性搭配、各器件之间信号干扰及电感/电容耦合等关键技术,项目开发完成后可大幅节省铜材,减小固废物配方,大幅提升单位面积集成度。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航空航天

一、航空航天制造

(一)飞机大部件模块化集成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航空制造全球产业链向模块化制造与交付发展的趋势,研究和开发基于MBD技术的飞机大部件模块化集成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模型的构型及更改管理基于模型的装配制造规划基于模型的制造规范定义;基于模型的制造BOM定义;基于模型的制造指令定义;基于模型的制造执行;基于模型的生产构型定义。主要技术指标:提高设计制造更改的效率和准确性,制造符合性达到100%;实现制造――设计实时协同,工艺准备时间缩短30%。开发实现飞机大部件模块化集成制造平台。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二)国产大飞机超大型蒙皮零件智能/精密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针对超大型飞机蒙皮零件制造,重点研究基于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理念的制造流程及工艺布局;关键制造过程的数字/智能化控制;精密制造工艺;开发仿真应用软件及专用MES系统,实现全流程的精准控制;实现全流程的柔性生产、数字化检测;包括热处理、蒙皮拉形、五坐标立体切割、化铣/表面处理、检测全过程数字化。 主要技术指标:完成超大型蒙皮零件智能/精密制造工艺在国产大飞机项目上的应用验证,试件取得国产大飞机装配合格验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三)复杂航空结构件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大型复杂钛合金框、长桁类航空结构件高精度制造加工的需求,重点研究面向复杂航空结构件的数字化制造、数控加工仿真和自动编程、误差补偿以及专用工艺装备技术;以TC4锻件为主要对象的零件材料特性和切削加工性能参数模型;建立复杂航空产品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数据库;设计航空长桁类零件的工艺工装,解决难加工材料、薄壁件、整体结构件的制造工艺技术问题。主要技术指标:形成专有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方法和工艺规范,通过应用示范,明显提高复杂航空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四)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专用切削刀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面向航空航天广泛使用的高温合金、钛合金、超高强钢、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研究加工过程中材料对切削刀具影响的机理和控制方案;切削刀片几何结构、三维断屑槽槽型、涂层、切削参数等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刀具使用安全性评价方法;刀具材料、刀具设计、刀具涂层、工艺控制等。主要技术指标:开发出高端数控刀具产品,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形成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五)国产航天服关节关键技术研究及数字化样机设计。

面向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国产先进航天服关节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具备步态行走能力的航天服关节活动自由度配置方案;突破大围度、非对称软关节设计技术;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登月服研制奠定技术基础。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实现典型结构的数字样机;突破以软式髋关节为代表的大围度、非对称复合软关节分析和设计技术;关节活动阻力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30%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六)航天产品智能化柔性装配集成应用平台研究。

针对航天产品的智能化制造和提升质量需求,研制开发航天产品智能化柔性装配集成应用平台。重点研究基于机器人/柔性工装的自适应装配单元;装配过程智能调度技术及物料自动配送;数字化在线质量检验与集成管控;制造过程数据的感知\存贮\分析\评估等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工艺文件3D化;加工信息自动推送到工位、制造信息动态显示;生产线任务自动排产、配套需求自动生成;质量数据在线采集。建立航天产品智能装配集成应用平台并形成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七)载人航天任务规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器研制、生产、组装与发射过程中任务分配和协同规划影响要素多、约束条件多导致任务规划难度大、规划效率低、方案不优化的问题,建立适应多种任务规划需要的约束条件、飞行事件、运营资源、专家知识等数据库,系统开展多约束条件下发射窗口规划、发射资源规划、运送物资规划、相互竞争多任务编排等多类动态规划算法等研究工作。主要技术指标:开发完成飞行器全寿命周期的多任务自动规划集成软件系统,实现同时规划任务数大于2万个;规划单飞行器运载能力利用率和多飞行器总运载能力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发射任务编排总时长下降10%;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任务资源冲突率下降5%;系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系统工程规划,经扩展可应用于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复杂任务规划。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二、通用航空

(一)面向现代物流业的货运无人机及支撑系统开发。

针对目前快速增长的物流业技术进步需求,设计用于现代物流运输的通航类工业无人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货仓容积无人机结构布局;满足简易跑道正常起降、同时适应土坡、草地等不同地面条件的起降系统;完全自主飞行和自主起降能力的自动驾驶系统,满足夜间货运飞行;设计适应性强的无线电数据链、地面站以及保障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无人机载荷能力500kg-2000kg,航程1000km-2000km,航时4h-8h,无线电作用距离不少于200km,具有短距起降功能及夜视飞行等功能。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9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4:1

(二)特种通用飞机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针对基于某型通用飞机平台改装多功能电子侦察特种通用飞机的需求,重点开展用户需求与分析、系统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测试、飞行验证等技术研究,突破并掌握系统架构设计、任务系统集成、平台适应性改装、系统总装与测试、系统飞行验证等总体设计技术,形成综合化、通用化、标准化的多功能特种通用飞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具备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测距等多种探测手段;具有对海面、地面的移动和固定目标进行搜索和监视功能;具有固定目标成像与动目标监测功能;雷达搜索范围优于150km;红外探测距离不低于10km4㎡目标);可见光探测距离不低于5km4㎡目标);激光测距距离不低于20km;数据传输距离不低于200km;系统数据存储容量:> 6TB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9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4:1

三、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

(一)带热障涂层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技术研究。

采用热障涂层是大幅度提高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温度的可行性方法。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技术是开展新型涡轮叶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叶表温度测量偶丝敷设工艺对温度测量造成的影响;针对叶片表面测温偶丝的布置工艺,建立不同的传热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方式,研究偶丝布置工艺对叶表测温造成的影响;研究喷涂热障涂层后叶片型面变化与叶片换热的关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型面变化对叶表测温造成的影响。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带TBC涂层涡轮叶片冷效试验,掌握带热障涂层叶片表面温度准确测量的方法,提高涡轮叶片冷效试验水平,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流动换热研究提供支持。研究成果可以为TBC涂层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航空发动机机匣增材制造(3D打印)关键技术攻关。

航空发动机机匣是发动机中最主要的承力结构,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机匣具有不需要模具、制造过程柔性、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周期短、成形质量高、能够实现功能优先设计等优点。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航空发动机机匣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掌握适应增材制造加工技术的设计方法,研究其加工工艺,并完成机匣增材制造加工,提供合格的机匣零件,为航空发动机零件应用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适应增材制造加工工艺的航空发动机机匣设计方法研究;增材制造工艺研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动机机匣零件加工。主要技术指标:形成适应增材制造加工零件的设计方法、增材制造工艺等;采用增材制造方法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机匣样件1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耐热涂层制备技术。

耐热涂层制备是发动机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的关键技术之一。重点研究内容采用真空电弧镀设备制备ALSiY涂层;分析涂层显微组织与结构和涂层抗高温氧化、抗燃气热腐蚀性能;涂层对基体合金力学性能影响;涡轮叶片叶身涂覆AlSiY涂层的耐热性分析等。主要技术指标:涂层为内层和外层双层结构,外层主要有β-NiAl相组成;按HB5258进行,涂层抗周期氧化能力与无涂层试样相比至少提高2倍;按HB7740进行涂层抗腐蚀性能比无涂层试样相比至少提高5倍;根据工件的使用要求有,涂层应满足基体合金相应的力学性能要求,室温拉伸按HB5143进行;高温持久拉伸按HB5150进行;高周疲劳按HB5153进行;涂层不应存在起皱、鼓泡、开裂、翘皮、脱落等现象。真空扩散后,允许颜色出现局部不均匀及轻微氧化色。形成专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方法和工艺规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航空发动机细长轴类零件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细长轴类零件是涡喷、涡扇气发动的重要部件。研究细长比在20-100倍的不锈钢、钛合金轴类零件的精密车削、磨削、深孔加工、同轴度控制等制造和检测技术;重点研究细长轴加工弹性变形模型、细长轴类加工用工装设计及影响趋势和数控加工补偿方法以及提高加工系统稳定性方法,实现变截面复杂结构细长轴加工,提高细长轴类零件精密制造效率和合格率。主要技术指标:实现细长比20-100倍轴类零件全覆盖制造能力,构建加工测量分析模式和数据库,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专利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涡轴航空发动机双通道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技术研究。

以大功率涡轴航空发动机为控制目标,开发国产化双通道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单元(ECU)。重点开展基于发动机供油规律的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双通道控制的实现方式和基于CAN总线的多台发动机间通讯技术;发动机与直升机之间通讯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动力涡轮转速控制稳态误差不超过±0.5%;动态超调不超过±6%;三发动力涡轮转速匹配精度不超过±0.6%;燃气发生器在慢车状态下稳态控制误差不超过±2%;在标准大气;达到稳定工作所需时间不大于15秒;研制完成工程样机。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六)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单晶空心涡轮叶片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某型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制任务,研制开发空心单晶涡轮叶片。重点研究射蜡模具设计;陶壳材料配方及高温强度、焙烧温度控制;陶瓷型芯尺寸及定位控制;单晶选晶及定向凝固工艺控制;单晶生长方向控制;热处理温度曲线控制;陶芯脱芯工艺参数;再结晶控制等关键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某型号航空涡扇发动机的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的精密铸造技术的开发,满足某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叶片的技术要求,实现稳定的批量生产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4:1

(七)航空发动机整体闭式叶环(盘)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大曲率型面表面的高精度加工需求,突破航空发动机整体闭式叶环(盘)制造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高温合金类难加工材料特性、精密制造工艺;加工过程中的动静态性能和变形仿真分析和控制策略;高精度补偿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实现对航空发动机整体闭式叶环(盘)的加工工艺优化,确保关键部位轮廓度达到0.025mm;轮盘环状型腔过渡半径控制在1.0mm以内,实现航空发动机整体闭式叶环(盘),通过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四、航电系统

(一)民机客舱核心电子系统智能化一体化综合技术研究。

针对国产民机的客舱核心信息集成关键技术,开发客舱核心电子系统。重点开展客舱核心信息集成化、智能化、一体化设计,开发完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舱核心电子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民机客舱技术奠定一定的基础。主要技术指标:客舱核心电子系统机载软件符合RTCA/DO-178C要求,机载电子硬件符合RTCA/DO-254要求,环境鉴定符合RTCA/DO-160G相关规定,系统设计规程及安全性评估符合SAE/ARP-4754ASAE/ARP-4761相关规定;客舱核心电子系统从上电到进入工作状态应少于7分钟,完成软件加载并返回服务状态不超过60分钟,机上的无线LAN(WLAN)接入的通信基于802.11a/b/g/n/ac的网络通信协议。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4:1

(二)符合适航要求的民机无线电调谐单元研制技术研究。

针对我国自研民机通信导航系统机载无线电调谐控制设备自主研发需求,开展符合适航要求的无线电调谐单元(RTU)研发。主要开展:大型民用客机、支线飞机通信导航系统调谐控制架构、逻辑、控制流、数据流研究;机载调谐控制功能双余度冗余设计、调谐数据同步机制研究;符合适航要求的无线电调谐单元(RTU)设备标准及符合性研究:按SAE ARP 4754A《高度集成复杂飞机系统的验证要求》、SAE ARP 4761《民航机载系统及设备安全性评估程序指南和方法》、RTCADO-254《机载电子硬件的设计保证指南》、RTCA DO-160《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RTCA DO-178C《机载系统/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考虑》标准开展无线电调谐单元(RTU)研制;无线电调谐单元(RTU)实验室验证测试、试飞试验并适航取证。主要技术指标:对机载短波电台HF的频率调节范围为2.000029.9999MHz,频道间隔100Hz,显示精度100Hz;对机载超短波电台VHF的频率调节范围为118.000136.975MHz,频道间隔为25kHz/8.33kHz,显示精度1kHz;对自动定向仪ADF频率调节范围为190.01799.5kHz2088.02094.0kHz 2179.02185.0kHz,频道间隔0.5kHz,显示精度0.1kHz;对甚高频全向信标VOR/仪表着陆ILS频率调节范围为108.00117.95MHzDMEVOR/ILS频率配对调谐,频道间隔50kHz,显示精度10kHz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飞机大气数据系统研制及应用。

针对国产民用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仪表显示系统等对静压、动压、温度、高度变化率、指示空速、真实空速等信息的需求,研制综合化的高精度的大气数据信息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真实动压精度±1.6mb,气压高度-610m15240m,指示空速55.5 km/h833.4 km/h,真空速93 km/h1108 km/h,马赫数0.11.0,攻角精度±0.5°,压力测量精度0.01%FS,大气总温精度±1.0℃,大气静温精度±1.5℃。形成年产100套的生产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四)双通道铱星机载通信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对空管设备提出的新需求,开发研制基于铱星与GPS、实现飞机位置实时传输、机载语音实时通信等功能的双通道铱星机载通信成套设备。重点研究铱星卫星通信协议、L波段天线设计技术、抗旋翼遮挡等关键技术。主要主要技术指标:主机尺寸:190mm×240mm×50mm;重量:不大于2.5kg(含电池)音频切换盒尺寸:80mm×80mm×34mm重量:不大于0.3kg环境适应性:工作温度:-20+55℃(带电池)、存储温度:-30℃~+70℃(不带电池)-20℃~+60℃(带电池)、湿度:95%@50℃;高度:4000米。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五、民用航空运行控制

(一)民航智慧机场旅客移动互联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融合定位技术、移动互联和基于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展符合民航交通运行模式,满足智慧机场建设要求,能有效提升民航旅客出行体验的旅客移动互联智能设备和应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与民航旅客出行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资源管理与控制技术、基于Wifi、定位基站、蓝牙、GPS以及传感器等多种定位手段的融合定位技术及在智慧机场中的应用、基于位置服务的旅客移动互联以及旅客大数据应用研究;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为目的,研发“互联网+智能硬件+公共资源”的民航机场智慧互联平台,整合集成机场实时航班动态、机场服务资源、陆侧公共资源等信息;研发集票务服务、预约贵宾服务、租车服务、停车场服务、会员服务以及机场大巴线路、航班动态、托运行李、定制化查询服务以及室内导航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民航旅客智慧出行移动互联服务类平台系统并测试验证。主要指标:研究的相关平台能获取国内旅客流量排名前十的机场航适时班动态信息,准确率达到95%以上,整合集成以上机场服务资源信息和陆侧公共资源信息;完成原型平台研发并测试验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机场航空器场面路由规划与实时引导关键技术。

针对复杂机场场面交通流密集情况下航班碰撞事故频发及航班滑行等待时间长问题,研究机场航空器场面路由规划与引导关键技术,提升机场场面运行安全和效率;重点开展场面航空器指挥运行、复杂机场拓扑模型建模、多约束条件下路由规划、助航灯光单灯寻址及控制、助航灯具动态编组、灯光引导智能控制、机载智能路由引导等技术研究;形成机场助航灯光引导规范;开发原理样机系统,要求在大型复杂机场进行示范验证。主要技术指标:实现场面航空器自动路由规划;请求路由的响应时间<1s;引导系统的单灯控制响应时间<0.5s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六、航空维修

(一)空客A320/A330新型控制计算机类维修技术研发

为提升我国航空维修业对国外主流干线飞机核心设备的维修能力和增强话语权,研制和建立针对空客A320/A330机型新型控制计算机类维修平台和体系。主要技术指标:开发空客A320/A330飞机选装的新型襟翼/缝翼控制计算机、增强型显示组件计算机、起落架接口控制计算机、飞行管理指引控制计算机的维修测试设备、工装夹具和维修工艺,实现各项数据在线采集,各项测试指标自动化完成,维修质量满足CAACFAAEASA适航标准要求。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二)基于软件ICD的航空总线综合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以机载通信导航设备总线综合测试装备国产化为目标,采用总线收发模块+软件ICDInterfaceControl Document)架构,研制国产化航空总线测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总线通道:1616发;数据硬件同步;具备ICD录入功能,具备ICD学习功能;具备ICD数据自动解析功能;具备数据存储回放功能。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压气机整体叶盘损伤叶片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压气机整体叶盘叶片在制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外物打伤、叶尖磨损等典型故障,重点研究叶片可修复性评估、修复极限定义、修复工艺技术、考核验证、修复工艺规范和修复质量评定等成套修复技术,突破激光快速成形、微束等离子焊接、真空热处理、型面自适应数控加工等关键修复工艺技术,建立整体叶盘叶片损伤评估—修复—质量评定—考核试验等一整套修复技术体系并实现工程应用。主要技术指标:损伤叶片修复后的型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修复接头的拉伸强度不低于母材的90%;修复接头的高周疲劳强度不低于母材的70%;修复后的整体叶盘通过装机运行试验考核。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先进能源电力

(一)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核心关键模块开发、能量平衡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等研究,突破电池堆工程设计及批量制备、高效低耗水热耦合、功率调度及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电池堆模块额定输出电功率≥50kW(额定发电效率≥40%,额定输出热功率≥55kW)、水热集成模块热回收率≥90%、完成百千瓦级热电联供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等指标。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大型电力设备机房智能巡检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以电池驱动的低功耗、高效识别、低网络带宽的集智能检测与识别于一体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究,开发具备预编程定位巡检、故障自动定位巡检以及远程遥控定位巡检功能的智能巡检标准化控制系统,实现基于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多种设备仪表盘状态监测与分析,建立电力设备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后台监控技术规范。一次巡检设备点不少于300个,准确率不低于99%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开展不同数据模型的电力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可视化展示关键技术研究,提出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存储处理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的解决方案,研发具有大数据复杂分析算法编程支持、业务报表生成服务和数据可视化服务的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完成不少于三个典型电力大数据应用,数据集不少于1.5亿条,形成以电力故障告警信息为核心的监控数据关联挖掘分析结果,平台具备电网运行状态分析、预测与电网运行风险管控分析,评估电网设备质量等级等功能。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风机高电压穿越方案研究。

开展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变流器系统、变桨系统的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以及整机各电气部件的高电压耐受能力研究,设计风电机组的高电压穿越功能,使风电机组具备耐受1.3倍额定电压200ms1.25倍额定电压1000ms 1.2倍额定电压2000ms1.15倍额定电压10000ms的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

开展钙钛矿晶体结构及组分的变化研究,制备新型的钙钛矿类光伏材料;开展电池的界面调控、电池结构及制备工艺等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研制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同时研发适合于钙钛矿电池的串联集成技术。实现小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20%,集成钙钛矿电池 (衬底面积≥5cm×5cm, 子电池数大于5 )的光电转换效率≥15%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9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先进低损耗推力轴承技术研究。

开展低油位降损耗、油位控制等技术研究,结合外加泵冷却循环系统或镜板泵冷却循环系统,研制外加泵低损耗推力轴承、自泵低损耗推力轴承。以500r/min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双转向推力轴承为对象,开发1:1的试验轴承及支撑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并在高速重载双向推力轴承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测试多种浸泡环境下的轴承性能、油雾溢出特性。降低推力轴承搅拌损耗30%~50%,同时减少轴承油雾溢出。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含大规模新能源的复杂电网协调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电力系统超实时仿真技术,含大规模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模型在线辨识及风险感知技术研究,开发具备混联电网全过程协调安全控制技术的电力系统在线仿真系统;设计用于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储能的高可控性控制器,形成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具备系统暂态、电压、频率稳定性等不同定制功能的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仿真用时小于仿真时间的1/10, 仿真结果与传统时域仿真相比,误差小于2%,完成不少于10台储能和光伏逆变器接入的协调优化运行技术的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生物柴油生产关键间歇部分降解技术研究。

根据天然油脂的基本结构与生物柴油的使用需求,开展生物柴油合成的部分降解、控制生物柴油醇解程度与减少副产物甘油的产生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开发废弃物生产新型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及装备,建成日处理能力不低于80吨餐厨物生产线,较传统生物柴油生产线产量增加5%以上,产品得率大于95%,。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九)太阳能光热发电汽轮机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汽轮机总体布置、热力系统、通流技术、反动式叶型技术、双转速轴系稳定性、快速启停、两班制运行技术、双转速试车系统研究。开发设计50~100MW等级光热发电汽轮机,分别适用于槽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槽式50MW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汽轮机循环效率不低于39.8%,塔式100MW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汽轮机循环效率不低于42%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9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智能制造

一、智能制造装备功能部件

(一)智能型电液比例控制负荷传感多路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油气化工等重大装备向智能化、精确控制、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需要,研究能实现精准控制功能、与负载压力无关的流量比例分配、带有电液比例控制方式的机电液一体化负荷传感多路阀的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多路阀电液控制及流量分配的数字仿真分析方法和电液比例控制负荷传感多路阀的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角行程多功能智能控制阀并实现产业化,试验压力80Mpa时无泄漏,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开发出智能型电液比例控制负荷传感多路阀产品并实现工程应用,达到额定工作压力31.5MPa,最高压力40MPa,流量比例分配精度小于5%,寿命在50万次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高精密液胀定位夹具研制及其产业化。

针对齿轮加工高精度和高效自动化装夹定位的要求,研究基于等静压膨胀定位机理、液压介质高压物理特性、高压密封、液压膨胀单元和液压施压单元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静压膨胀CAE分析和高精密液胀定位夹具动静态性能分析实验技术;研究基于机床自动化驱动、机械手自动化装夹要求的高精度液胀定位夹具设计技术,开发出齿轮加工用高精密液胀定位夹具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实现对齿轮加工的自动化装夹,达到定位精度0.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02mm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大型非球面光学件面形轮廓度在位检测仪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大型非球面光学件面形轮廓度高精度检测需要,研究高精度非球面面形轮廓在位测量方法和仪器整体结构布局设计方案;研究测量传感器技术、整体误差分配技术、力变形控制及热变形控制技术和装配集成及整机误差补偿与控制技术;开发在位自动标定及数据处理系统,研制出大型非球面光学件制造装备配套用面形轮廓度在位检测仪并实现大型非球面光学件检测服务,到达测量范围不小于Ф300mm;面形轮廓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优于0.2μm (rms),实现在位自动标定。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制造装备

(一)多功能高精密数控磨削技术及其动柱式数控磨床研制。

针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精密模具等领域高精度、高硬度零件精密制造的需求,进行多功能高精密数控磨床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多功能动柱式精密磨削机理以及高硬度材料磨削工艺技术;进行多功能高精密数控磨削装备动静态以及热性能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开发磨头自定距、无级调速、间歇及微量进给功能的专用控制系统;研究高精度磨削进给误差分析、精度控制和误差补偿技术。研制出多功能动柱式高精密数控磨床系列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产品实现横向行程1000mm以上,工件加工表面对基面的平行度达到300mm:0.005mm,砂轮主轴端的径向(轴向)跳动达到0.003mm,磨头垂直进给最小进给量达到0.002mm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精密、超精密机床运行态精度检测技术与装置。

针对机床精度由静态测评向着运行态精度测评发展的需要,研究面向精密、超精密机床运行状态精度检测评价技术,解决精密、超精密机床主轴工作状态下全姿态运动误差检测问题。研究主轴工作状态下测量误差模型及其影响规律以及检测误差分离算法,构建运行态主轴全姿态运动误差检测系统;构建机床运行状态下大尺寸直线运动角度偏差、直线度偏差检测方法,形成精密、超精密机床运行态回转运动、直线运动检测能力。研制出精密、超精密机床主轴全姿态、直线运动单元全自由度检测系统装置并进行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高精密摆线轮专用磨床研制及产业化。

针对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高精密摆线轮等关键零件精密加工的需要,研究精密摆线轮数控成形磨机理和磨削工艺技术,结合摆线针轮动力学啮合特性分析及齿轮修形原理,进行采用压电陶瓷的主动振动控制、静压导轨及静压丝杠保证进给精度和刚度、独立金刚石砂轮修整系统维持砂轮直线轮廓度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能一种够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地批量生产摆线轮的专用磨床产品并进行应用验证,达到主轴回转精度(0.0003mm)、头架端跳径跳(0.00015mm)、头架回转定位精度(±3″)、导轨定位精度(0.00015mm)等技术指标。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长跨距立式桁梁码坯机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建筑砖瓦墙材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的需要,进行长跨距立式桁梁码坯机组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进行气动式全自动码坯机机组结构数字化设计、动静态性能分析计算与优化设计,研究双夹盘码垛升降平衡装置、自动控制单元、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实现砖坯分层定位精度在±1㎜以内。采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全自动码坯机机组的远程监控、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管控一体化。研制出新型长跨距立式桁梁码坯机组成套装备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实现制砖生产线自动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数控多功能铣榫数控木工机床研制及其应用。

针对现代实木家具制造行业生产加工的需求,研究多功能铣榫系列数控木工机床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进行自动送料和压料、多铣头应用、榫槽同步加工以及三轴联动机构等机构设计开发;研究铣榫系列木工机床动静态性能数字仿真分析、结构优化和测试技术;进行数字自动控制模块单元研究,并定制开发人机互动的CNC数控系统。研制出数控多功能铣榫系列木工机床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与机械式铣榫机相比提高效率3倍以上,满足现代家具生产的需求。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汽车发动机缸体螺纹专用数控高速攻丝机研制。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体螺孔攻丝的需要,研究数控高速攻丝机专用高速传动结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针对缸体多螺孔加工以及不同型号缸体螺孔位置差异的特点,开发三座标结构数据位移控制系统及数控程序编制系统,研制出汽车发动机缸体螺纹专用数控高速攻丝机并进行应用示范,实现攻丝机头高效率精准快速移动,满足缸体多型号、多螺孔连续攻丝应用。专用数控高速攻丝机到达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工作行程180mm、攻丝速度≥720r/min、退丝速度≥840r/min、单孔攻丝时间≤1.5秒、螺孔位置公差≤0.01mm、精度等级≥6H,螺孔装配精度符合GB/T3103-19B2A级规定。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一)移载式自动导引运输装置(AGV)研制及其产业化。

针对离散性制造企业装配车间自动搬运、物流运输的需求,进行移载式自动导引运输装置(AGV)结构优化设计、动静态性能分析、智能控制以及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丝杠、导轨、滑块、模组等机构实现物料移载功能的通用AGV行走装置;研究AGV高精度导航控制、路径规划、自主定位及导引控制技术,开发基于伺服控制技术的高精度移载控制系统,实现AGV的定位误差小于±5mm;研究将电源、电源管理、感知传感器、主控板、导航控制板、运动控制卡、驱动器、电机、通信模块和UI等模块进行集成设计技术;研制出移载式自动导引运输装置(AGV)系列产品,进行应用示范并实现产业化。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自主导航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制及产业化。

研制基于3D立体感知技术的自主导航服务机器人系统,实现在指定的室内或室外环境自主巡航、自动避障,可代替人完成操作、识别、监控、交互等工作。研制基于ROS架构的底盘驱动、电源管理模块、基于3D立体感知技术的自主导航模块等功能部件;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建模和仿真算法实现机器人对图像、人脸、姿态、手势等进行识别,并实现与大数据系统对接。研制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达到最大速度3m/s,载重50kg以上,越障高度10cm,续航时间5hr以上,定位精度±1cm;实现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在1000台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

(一)面向云端的医用植入体激光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究面向云端诊断、设计的医用金属植入体数据流与增材制造设备的无缝传输与管理、面向物联网的增材制造装备协同机制及相关技术,研究自适应跨尺度微孔特征仿生植入体的增材制造数据处理和工艺规划技术,研究增材制造装备激光高速动态扫描和精细聚焦技术,提出基于工艺过程在线感知的加工参数智能调整和扫描策略智能决策途径,研究高纯度成型气氛保障方法,突破面向个性化植入假体的增材制造软件、装备、智能决策等关键难题,满足个性化医用金属植入体应用需求。研制出面向云端+物联网的智能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支持3种以上个性化医用植入体的成形制造。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生物悬浮填料及板框压滤组件3D增材制造装备研制。

针对生物悬浮填料及板框压滤组件快速制造的需要,进行低能耗、高效率多生物悬浮填料及板框压滤组件3D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建立聚乙烯-抗菌纳米复合材料熔覆沉积制造工艺,进行高精度复合材料3D打印装备动静态以及热性能仿真分析和悬浮填料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开发自动熔混上料机构、大运动范围和高定位精度运动机构、高精细分辨率组合喷头喷射结构等专用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复合材料拓扑结构精度控制、误差补偿、分层设计并开发相应软件;研制出污水处理生物悬浮填料及板框压滤组件3D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实现喷嘴温度300℃以上,成型尺寸200*200*250 mm,定位精度:XY:0.005mm,Z:0.002mm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铸钢件快速成型系统研制及其产业化。

针对单件、小批量铸钢件的高速高精制造需求,进行铸钢件五轴快速成型平台设计、金属熔滴可控约束电磁场设计、高速微型随锻、大功率IGBT逆变电源稳定性控制以及铸钢件快速成型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五轴联动快速成型数控平台,以实现任意复杂型面铸钢件的快速定位、装夹与成型,铸钢件最大质量1000kg,最大成型速度1.0kg/min;研制金属熔滴定点凝固与高速微型随锻系统,实现金属熔滴在特定空间内定点凝固;制备输出电流1000A的大功率重熔电源,实现稳定高温电弧对不同直径丝材的快速重熔;建立铸钢零件模型前处理、分层叠加成型以及后处理快速成型工艺规范;研制出铸钢件快速成型系统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应用

(一)机载薄壁类光电组件精密柔性装配生产线研制及应用。

针对机载薄壁类光电组件产品装配精度要求高、品种多变的特点,进行以精密装配为核心的自动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进行薄壁类光电组件产品精密柔性装配线可重构模块化设计;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装配线动态仿真与装配工艺优化技术;研究薄壁件柔性定位工装;研究精密装配定位精度标定与多轴伺服运动协调控制、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基于多机型薄壁类光电组件产品共用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并进行应用示范,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多型号零部件生产智能计划与协同调度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基于数字制造和物联网的飞机零部件智能制造过程管控的协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多型号多生产车间动态、即时任务规划的分布式协同制造管控模式、生产过程期量化标准结构模型、关键资源信息采集及资源生产能力动态智能排程调度;研究分布式计划调度引擎框架、算法以及智能生产作业计划和智能协同调度系统;构建集成数字制造、生产作业计划智能排产、多车间协同的智能调度等功能的智能制造管控平台系统,在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达到提升生产周期效率10-15%、实现三维数字化工艺下的零件部件数字化制造、物流周转效率提升20-25%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泵阀类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及应用。

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规模化生产特点,研究泵、阀、电力金具等类重要零部件智能制造模式及大批量生产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在生产制造、总装调试、质量检验三部分开展智能制造综合集成模式与框架研究,研发柔性制造单元,形成零部件制造过程智能化应用示范,实现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维修及远程监控系统。

针对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制造企业的生产需要,以大批量工业机器人、自动输送设备、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焊接设备等组成的大型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为对象,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大型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智能维修系统,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大型自动化设备各关键部件的生命周期规律、知识推理专家系统建模、故障报警等技术;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远程故障监控管理系统,设备智能维修系统。在大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建立应用示范基地并进行应用推广,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生产线节拍20辆/小时;生产线机器人数量大于20个;大型PLC控制系统不小于5台。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制造业数字化车间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示范

(一)燃气(汽)轮机部件表面工程数字化车间

针对燃气(汽)轮机部件隔板、汽缸配套件、阀芯件和叶片的热喷涂、等离子喷焊、热处理、金属切削、抛磨、装配、检测等工艺过程,集成传感器、互联网、现场总线、PLC控制、网络数据库、工业机器人和自动编程等技术,开发燃气(汽)轮机部件表面处理成套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建设关键零部件制造数字化车间;研究智能化在线检测装置、网络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智能化产品物流及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实现关键设备数控化率85%,生产效率提高30%,能耗降低30%。数字化车间生产规模实现配套燃气轮机14/年以上和汽轮机50/年以上的生产规模。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面向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可视化系统。

研究面向离散型制造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进度评价模型、物流状态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建立数字化车间制造系统、制造过程的科学、动态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车间要素三维模型库、三维仿真引擎,通过订单工艺过程模拟、制造系统能力模拟、制造环境扰动模拟,对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预估、预判,支持数字化车间的科学管理决策;综合实景影像技术(DMI)、虚拟现实技术(VR)、位置服务技术(LBS)、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数字化车间三维模型与即时制造信息的动态、叠加显示。开发面向数字化车间的生产过程信息综合集成可视化软件系统,在多家制造企业进行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含能材料生产数字化车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含能材料生产线生产连续性差、质量控制差异大、动态排产困难、本质安全程度低等问题,围绕含能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控需求,以双基球扁发射药生产为研究对象,以其现有的生产线为基础,重点开展双基球扁发射药产品数字化制造管理、基于仿真的生产线动态排产、过程质量管理、双基球扁药信息可视化应用等技术研究,建立基于MES的含能材料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在工厂进行示范应用,实现双基球扁发射药生产线数字化智能管控,并提高生产组织效率10%;降低废品率30%以上;关键设备运行参数采集率≥90%;重大安全危险源状态数字化管理率100%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民用飞机表面处理数字化车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民用飞机表面处理离散型生产特点,进行数字化表面处理车间实施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支持表面处理工艺设备的数据采集标准接口和基于开放式、模块式的MES系统平台,实现对生产管理、生产执行、控制器、传感器等不同层级上的各种信息化系统进行系统集成。进行零件自动识别和分析、控制和优化生产计划等技术研究,建立基于复杂系统工程(MBSE)的需求模型库和虚拟数字系统,实现车间制造资源动态管控、智能调度、生产过程动态优化、生产线物料智能管理与配送,产品不良率显著降低,实现民用飞机表面处理车间生产和管理环境的数字化。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五)清洁高效锅炉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面向大型清洁高效锅炉制造系统的需要,研究智能制造焊接系统中数字化安全保障、基于智能感知的物料信息跟踪、焊接质量在线探伤、在线高精度智能检测等技术;研究焊接加工信息全过程实时跟踪和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异地车间协同工作机制;研制超超临界焊接材料;焊接机器人焊缝视觉跟踪、适应多种相贯线的焊切机器人关键技术。建立集成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流通服务网络化等一体化的数字化焊接车间,关键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关键智能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达到一次成品率达到95%、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实施效果。

有关说明:拟支持1-2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白酒酿造发酵房智能车间研究及应用示范。

针对我省传统白酒酿造产业中发酵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翻曲策略主要依靠经验等问题,研制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发酵工艺参数智能化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发酵房内曲饼温度、空气湿度与含氧量等发酵相关的工艺数据,检测发酵过程,实现发酵工艺的可测、可控;研制发酵工艺数据库与工艺专家系统以及多机器人工艺管控中心,实现翻曲过程智能决策以及多机器人协同;研究发酵工艺智能化实现对酿酒品质、出酒率、微生物菌落以及车间动态环境的影响。研制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酵工艺智能实现技术及成套发酵工艺智能装备,在不低于2个大型白酒酿造企业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先进轨道交通

(一)高寒、强震及复杂环境山区铁路设计建设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复杂山区铁路勘察及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山区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山区铁路建设环境保护、治理与恢复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高速铁路设计建造技术。

重点开展高速铁路RAMS管理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及海外项目应用研究,解决中国高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的质量标准与国际RAMS接轨的问题;开展基于GISBIM技术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建立基于GIS+BIM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平台。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装备技术。

重点研究适合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轻量化车体技术、快捷货车转向架技术及制动技术,研制快捷货车制动系统,以及基于快捷货车制动系统的电空制动、智能监测、电子称重、轴温监测、车载发电、自供电、车辆定位等配套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新制式轨道交通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速度140200km/h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产品工厂化应用示范研究,研发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导轨、轨排、道岔、轨道梁及轨道附属设备等磁浮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开展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道岔的设计、制造、综合维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研究开发以蓄电池为动力源的悬挂式单轨空中轨道列车。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土建设计修建技术。

重点开展玄武岩纤维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新型玄武岩纤维构件及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研究;开展地铁轨道全频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研究,并研发满足城市地铁更高速度等级、更高减振要求的轨道全频减振装备及综合检测和监控平台;针对1000吨以上高铁移动模架造桥机等设备需求,开展超高压液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互联网+工程与设备监测预警”技术。

基于轨道交通特点,采用多种新兴技术融合方案,重点开展基于光纤传感的铁路安全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研究、高速铁路车载防撞安全综合预警技术研究、受电弓滑板监测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轨道交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开展基于BIM的铁路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预警技术研究,建立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预警平台;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电能综合监测管理系统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电能信息化管理。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装备及工业产品制造技术。

开展层流电弧等离子体束热处理技术在钢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动车组紧固连接系统、电气连接器及大容量、高比能、高可靠蓄电池系统国产化研究及产业化;开展有轨电车独立轮车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展轨道交通节能型自耦变压器、地铁110kV主变电所采用磁控电抗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支持经费各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节能环保

(一)工业低温余热/余压发电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研究基于不同热源形式(连续热源、非连续热源)的能量高效回收方法、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用于回收80-150℃的低位热能。研究不同系统形式(单级、串级、并联)、不同膨胀机类型(透平、螺杆、涡旋)的系统配置设计和运行优化方法,开发低温余热发电成套技术装备。热源温度与环境年平均温度差为65℃时,净发电效率≥6.5%;设备等熵效率≥80%;余压≥1.5bar

有关说明:拟根据不同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拟支持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制造业热加工过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研究制造业新型热加工技术对复杂零件,特别是深孔型零件的适用性,开发热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对热加工的三废进行综合治理和余能回收。余能回收利用率≥50%,单位能耗下降20%,实现热加工工艺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绿色化、标准化,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关键技术装备。

研究开发燃煤工业锅炉低投资、低能耗、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燃烧天然气排放标准,烟尘排放浓度≤5 mg/m3SO2排放浓度≤35 mg/m3NOX排放浓度≤50 mg/m3,单位减排成本低于现有燃煤电站锅炉超低排放技术20%以上,不产生二次污染。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废旧动力电池梯次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

开展电芯性能检测、配组技术、大电流智能均衡修复技术、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和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形成动力电池回收、修复和利用成套技术,构建高效、节能、环保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修复后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不小于12月;修复后动态均衡电流大于8A-20 A、最高可测量总电压650V/DC、最大可测量电流1600ASOC估算误差小于5%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工业源排放挥发物有机废气(VOCs治理技术及成套装备。

研究化工、涂装、印刷、家俱、医药等行业工业源排放挥发物有机废气的高效吸附浓缩+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净化、高效蓄热催化燃烧(RCO)等净化技术装备,形成先进的挥发物有机废气净化技术与成套设备。VOCs去除率>95%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最新标准,不产生二次污染。

有关说明:拟根据不同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拟支持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建材行业一体化节能环保装备。

研究砖瓦、玻璃、水泥等建材行业节能环保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氟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净化的高效经济成套技术装备。污染物去除效率>95%,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最新标准,不产生二次污染。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等离子高温熔融裂解危险废弃物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

研究用于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等离子气化裂解、高温熔融等关键技术,开发等离子体高温熔融裂解炉、重金属及玻璃体回收装置、等离子二次燃烧炉、热能交换器、急冷塔及烟气除尘净化的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成套技术装备。电能消耗≤1200kWh/t,与国际同类产品(电能消耗1500-2000kWh/t)相比实现节能≥20%以上,烟气净化后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无二次污染。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重点耗能企业用能监测与节能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融合智能传感、大数据挖掘、自动化测量与控制、能源计量、能效测试分析等技术研究,研制出一套综合性的企业用能在线监测与管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控总量节能10%以上,并在不少于2个重点高耗能企业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一)燃料电池增程式物流车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

开展电动化底盘、整车控制、车载电源系统、氢电安全、经济性优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燃料电池示范样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综合性能,并突破新一代燃料电池物流车研发所需的单项关键技术。研究纯电驱动城市物流车辆动力平台及电源配置技术,研制增程式燃料电池系统、低成本和高耐久性车用燃料电池集成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研制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纯电动城市物流车样车,实现燃料电池系统质量比功率≥200W/kg(不含冷却水);动力系统输出电效率≥45%;整车百公里氢燃料消耗率<5kg/100km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智能主动轮驱动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智能主动轮电动车动力学耦合、制约及失稳机理,多源异构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机制与协同计算方法,节能与多性能目标协同优化,多执行器系统故障诊断和自适应主动容错控制,主动轮电机结构优化和轻量化,及主动轮车辆整车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在复杂交通环境下具有自主决策功能的示范智能主动轮系统原型机研制,实现主动轮的转矩密度≥10Nm/kg;峰值转矩≥500Nm;转速范围0-1300r/min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采用混合能源系统的纯电动微型卡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超级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实验、数据分析和建模,混合能量系统状态估算方法,整车控制策略并优化等研究。实现等效模型拟合度优于1%SOC估算精度3%SOH估算精度5%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

开展基于ISO26262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研究,集成安全监控芯片、故障检测、注入式绝缘监测、主动均衡等技术,研究高精度、鲁棒性的电池电荷量(SOC)、电池功率状态(SOP)和电池健康状况(SOH)估计算法,解决电池包(Pack)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大数据动力电池分析平台。研发出一款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包,并实现量产,至少在5000辆纯电动汽车装车示范运营。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富锂氧化物固溶体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富锂氧化物固溶体材料前驱体配方与组成控制技术、前驱体体相均匀掺杂技术、结晶控制技术、纳米晶与微米颗粒形态控制技术、晶格修饰配方技术、掺杂与包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建成稳定可靠的高比容富锂氧化物固溶体材料示范生产线,产品性能达到压实密度≥3.2g/cm3,放电比容量(0.1C2.0~4.8Vvs.Li+/Li)260mAh/g、首次库伦效率≥85%、磁性异物含量≤30ppb、非磁性异物含量≤30ppb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纯电动汽车高性能复合动力电源系统开发与应用。

开展不同电压、不同容量、不同能量/功率匹配的多能源电池组集成技术研究,突破能量单元和功率单元的容量配置及优化、能量与功率管理及接口技术、复合能源系统的电源管理(BMS)等关键技术,实现装配A级轿车(样车)并试验,降低电动汽车全寿命成本,达到复合动力电源系统比能量≥350Wh/kg;速度≥100km/h,爬坡度≥15度条件下一次充/换电续航里程≥800km;充/换电次数≥2000次。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开展模组的过充电保护、防刺保护等成组安全性技术、电池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散热预测等热均衡技术、包含SOHSOCSOP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隔离屏蔽与电接触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寿命>8/15万公里,电池系统能量>110kwh/kg,充电电流>1C,具有加热及冷却功能,能在-2050℃环境温度下工作的电池系统。建成>1000/月的电动乘用车电池系统的生产线。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新能源智能汽车车载以太网总线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新型车载以太网系统研究,突破汽车总线传输速率瓶颈,降低组网复杂度,解决与现有汽车总线系统兼容问题。实现最大传输速率达到1000Mbit/s,同步误差小于1µS。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上开发并验证车载以太网总线系统。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新材料

(一)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及应用开发。

开展宏量制备石墨烯技术开发和非传统的石墨烯的制备新方法新工艺研究;开发石墨烯氟碳底面合一重防腐涂料、石墨烯环氧富锌重防腐涂料和石墨烯导电油墨、石墨烯辐射散热降温涂料等与应用技术,以及石墨烯/PVC复合材料、石墨烯复合硅橡胶的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系列化石墨烯产品及其应用产品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5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二)高性能玄武岩纤维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

重点研发高性能的玄武岩纤维产业化中的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和应用技术以及系列化、规模化应用中的标准和检测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北斗导航和移动通信及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需求,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磁芯及器件专用的高品质金属或合金粉末材料,高性能的金属磁芯、纳米晶磁芯等器件制备关键技术,以及1.6GHz-10GHz具有相等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等磁介材料、铁氧体上生长TaN-YIG薄膜及微波负载组件和大尺寸GeBi薄膜晶园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出高性能磁芯及器件专用粉末材料、高性能的金属磁芯和纳米晶磁芯器件、等磁介材料器件与组件、铁氧体/TaN-YIG薄膜组件和5英寸GeBi半导体光电薄膜器件。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5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四)高性能硬质合金及金属陶瓷材料。

针对核工业、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和冶金等重点行业发展的关键需求,重点研发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高性能碳化钨基硬质合金及制品,以及高韧性的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材料及应用制品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大型水轮机叶片再制造用WC基系列硬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和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热喷涂材料。高性能碳化钨基硬质合金及制品的综合寿命比现有产品提高1~3倍以上;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材料其产品抗弯强度大于2000MPa硬度大于HRA92KiC大于10MPam1/2;建立完整的热喷涂、堆(喷)焊工艺和硬质涂层性能评价体系,实现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5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五)特种钢及工艺技术。

重点开发汽车用高性能热轧钢板、节能型高性能贝氏体钢汽车弹簧、含铜抗菌不锈钢、低温性能优异的低碳合金钢、超纯净化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粉末冶金高速钢及高速钢深冷处理技术,以及超低碳不锈钢铸件技术、65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异种钢转子焊接技术、600-620℃超超临界汽轮机组高中压转子锻件技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焊接材料和高超超临界汽轮机防固体颗粒侵蚀涂层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型贝氏体钢汽车弹簧性能达到:σ0.21350-1400MPa、σb1450-1500MPa,屈强比达0.92以上,δ107%、ψ≥25%;疲劳寿命比60Si2Mn钢提高50%以上;批量开发的抗菌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在98%以上;消失模铸造生产的高端超低碳不锈钢铸件碳含量<0.10%;形成成套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5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六)新能源材料。

重点研发高性能的石墨、钛酸锂、锆钛酸锂和其他新材料,以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的PET基纳米复合隔膜材料;开发太阳能电池用背面银浆、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专用高性能碳化硅刃料,以及研究烃类原料在高温等离子体作用下发生裂解反应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高纯度导电炭黑工艺技术及装备。开发出一系列新能源材料技术,并形成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4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七)非金属材料及应用。

重点研究石英石高效、节能、封闭、连续式粉碎、研磨、分级等关键技术,开发新型防滑功能陶瓷砖和适合民用飞机整机蒙皮表面涂装使用的高品质涂层材料。生产石英石产品的单位平均能耗控制在100-120KW.h范围内(目前能耗在180KW.h以上);开发出适合学校、医院、老年公寓等对地板防滑有特殊要求使用的系列产品,并通过ASTMC1028ISO 10545-17标准测试,瓷砖表面的摩擦系数≥0.6(学校级);≥0.8(医院级);≥1.0(老年级);建成适合民用飞机整机蒙皮表面涂装使用要求的复合涂料生产能力5-10/月的示范装置。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5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八)特种高分子材料。

围绕阻燃材料存在的问题,重点研发新型大分子氮磷复配阻燃体系、红磷包覆阻燃技术和电子束辐照抗滴落改性技术等,开发无卤、低烟、低毒的高性能环保型阻燃材料,满足欧盟出台的ROHSREACH法令法规。针对海洋石油泄漏应急处置,河流湖泊油类污染处理、工业废油富集回收,开发具有耐高温快速高倍吸油超疏水性能的纤维毡材料成套技术,制备可直接用于高温油类污染物的高吸油超疏水纤维毡;吸附纤维材料直径Φ0.52μm,接触角θ>140℃;针对风电叶片主要原材料之一的热固性树脂,重点研究延长聚氨酯树脂的可操作时间、提高聚氨酯树脂的强度和模量、减少气泡的产生等关键技术,所开发的聚氨酯树脂混合黏度(25)<80mPa·s、凝胶时间(23)>200min、拉伸强度>75MPa、拉伸弹性模量>3000MPa、断裂伸长率>5%、弯曲强度>120MPaTg>75℃、体积收缩率<5%。重点研究嵌段硅油的氨值、亲水聚醚的类型及含量、分子量、氨基及聚醚的分布和环保乳化剂的类型对无溶剂亲水嵌段硅油柔软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满足纤维素纤维织物和化纤织物亲水柔软整理需求的环保性嵌段硅油柔软剂,纤维素纤维织物亲水性≤5s,化纤织物亲水性≤10s。基于2016年国家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高标准修订并强制实施,开发超低VOC系列车用无纺材料的成套生产技术,以满足我省以及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和大规模发展的需求。重点研究零VOC水性粘接剂的合成、粘接剂的低温交联技术、VOC的产生源分析及控制和超低VOC系列车用无纺材料的生产等关键技术,建成年产1000吨零VOC水性无纺织物粘接剂生产装置以及超低VOC系列车用无纺材料生产线等示范生产装置,提出全面控制VOC技术和管理方法。重点开展芳纶Ⅲ纤维、碳纤维与高分子复合纸的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新技术和新应用等研究。重点开发生产出具有超分子可逆结构流体特征的适合不同油藏的驱油用缔合聚合物、压裂用特种稠化剂以及特种凝胶堵漏材料系列化产品,以及页岩气开采用清洁压裂液增稠剂生产关键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不超过10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企业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头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九)3D打印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

围绕能源、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重点开展3D打印关键合金材料及3D打印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典型的3D打印关键合金材料及3D打印关键零部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高性能铝合金。

针对能源、电子信息和节能技术等发展需求,重点研究粉末冶金铝基含油轴承、铝电解电容器专用高性能铝箔及其化成技术和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开发出成套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有关说明:拟支持2项,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面向丝绸、纺织、化工、食品、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以智能转型、节能降耗、绿色发展为目标,研发、推广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产品创新,提高和改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一)壳寡糖改性纤维素纤维研究。

利用来源于虾蟹壳和蚕蛹壳等原料,提取具有抗菌作用的壳寡糖,重点研究酶催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共价交联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研究出一种具有生物抗菌性的壳寡糖改性纤维素纤维。产品实现纤维干断裂强度2.15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6~22%;纤维抗菌性采用“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检测平均抗菌性≥90%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交织提花丝绸与新型生丝缎印花面料的开发与应用。

重点研究真丝与棉、麻、毛、竹等天然纤维的交织提花织染技术,攻克不同纤维组份、多种组织结构的真丝交织绸织造技术和差别化纤维面料的练染整技术;研究真丝缎不脱胶、半脱胶印花新工艺,设计开发高附加值特色丝绸新产品5只以上并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产品实现交织绸原料成分3-4种,织物印染色牢度3-4级,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微生物制备食品抑菌-增稠-包埋产品的研究开发。

开展微生物高产菌株的选育、发酵参数(培养基、发酵过程控制等)、提取工艺技术,精制工艺技术、标准的研究及制定研究,并进行抑菌、增稠,以及包埋产品的中试示范。选育微生物高产菌株2-3株,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2项以上,开发出新产品3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氯硅烷残液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示范。

针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硅烷残液危险性大、处理难的问题,开发安全可靠的氯硅烷残液处理成套技术及装备,为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处理氯硅烷残液的关键设备结构及参数,超细二氧化硅形貌及表面功能化以及氯化钙产品质量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建设一套氯硅烷残液处理能力不低于300/月的示范生产线。超细二氧化硅比表面积不低于200m2/g,氯化钙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新型建筑外窗用高性能节能玻璃研发。

开展建筑外窗用真空-中空复合玻璃的封接材料与封接技术、腔体支撑物制备与自动布点安装、吸气剂包封与解封等关键技术,以及柔性中空暖边隔条封装、适用于真空玻璃生产工艺的低辐射镀膜等配套技术的研究,以实现产品的最低传热系数(K值)≤0.35W/m2·K,惰性气体泄漏率<0.84%/年,水分渗透指数<0.03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且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市州重点产业专项

说明:市(州)重点产业专项由市州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重点工作组织申报,重点解决市(州)优势产业发展关键问题,需要每个市(州)正式推荐,限推荐1项。

(一)食品加工行业高浓度含盐废水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

开展传统食品加工行业高浓度含盐废水净化、净化盐水多效分级真空浓缩、污泥脱盐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浓度含盐废水循环利用成套装备,建成高浓度含盐废水日处理量不低于60吨的示范装置。高浓度含盐废水经处理后,其化学需氧量(CODcr)≤3mg/L,氨氮含量(NH3-N)≤0.5mg/L,总磷≤0.005mg/L;污泥中NaCl含量≤0.03%wt.)。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大容量储热光热电站的定日镜集成控制、吸热器设计、储换热系统集成、硝酸熔盐的安全使用、储存、输运等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建成发电功率为10Mwe的示范装置,吸热功率不低于50MWt,储热容量不低于120MWh,换热器功率不低于35Mwt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7m纯电动客车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新能源客车底盘、动力电池、动力总成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新能源客车整车节能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大功率快充匹配技术;开展整车可靠性研究。开发的7m纯电动客车,最高车速不小于100km/h,续驶里程不小于250km(工况法);1.5h充电量不小于总电量的80%;保证15000km整车可靠性验证;整车控制器系统满足功能安全标准。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通过定向体相掺杂、表面修饰及颗粒表面状态的优化,改善材料的结构及界面稳定性,获得高容量、长循环寿命的LiNixCoyM1-x-yO2(x0.8, M = Mn, Al)高镍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建成稳定可靠的高镍三元材料示范生产线,制备出富镍系正极材料,产品性能达到振实密度≥2.4g/cm3,压实密度≥3.5g/cm3,放电比容量≥200mAh/g,首次库伦效率>85%,循环1500次容量保持率>80%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快速充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开展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对汽车各组电池的充电饱和阶段性电流需求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充电主动均衡技术,车-网能量交换规律和控制策略等研究,开发出安全高效的快速直流充电技术产品,实现最大功率输出不小于120kW,充电效率不小于97%,电流谐波分量不大于3%;建立不小于20个大功率充电桩的示范充电站,可实现多车智能快速同时充电,充电时对电网的冲击度不大于40%(本地电网容量占比)。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六)B级纯电动轿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

开展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高安全性的电源管理与成组技术、高效率的永磁直流中低压驱动电机技术、轻量化车身设计、综合能效设计与能量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电机最高效率不低于96%,制动能量回收率不低于总制动能量30%,电池重量控制在500Kg以下,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达到700公里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七)智能型高速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研发及其应用。

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发电设备等行业大型复杂结构件加工需求,研究智能型高速五轴动梁龙门加工中心结构优化布局和动静态特性综合分析优化技术;研究进给传动热变性智能补偿、基于变形量的智能化控制、智能化冷却及润滑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互联网+智能制造功能的高速五轴动梁龙门加工中心(AC摆)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实现主要技术指标是:工作台宽度≥2000mm;主轴最高转速24000r/minA轴转动范围≥±110°;C轴转动范围≥±200°;快速移动速度X/Y30m/minZ20m/min;定位精度≤0.022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切削标准S试件:轮廓度0.08mm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超长距离无基础圆管状带式输送机研制与应用。

针对长距离大运量输送装备发展的需要,进行超长距离无基础圆管状带式输送机装备关键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带式输送机装备的动静态性能仿真分析、逐点张力计算、数字样机等先进优化设计系统;研究超长距离无基础圆管状带式输送机平面转弯、流体控制、双层双运等设计分析技术;开发高强度滚筒、高性能长寿命托辊、无尘转载系统、高强度防风稳固基板、开闭式桁架等高性能环保性部件。研制出超长距离无基础圆管状带式输送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达到单机长度10000米以上、单个转弯角度80°以上并且转弯半径小于250米、整机中间段无需混凝土基础、能有效控制物料转运冲击、降低粉尘产生。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九)面向网络个性化定制的机械传动件柔性生产线开发与应用。

针对传统离散制造模式存在的工序多、劳动力密集、机床需求多、周转时间长等问题,研究将欧标铸件锥套、涨套等传动件端面加工、孔加工、安装孔加工等工序集中到9工位专用机床的实施技术;研制由多工位专用机床、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数控车床、锯床和拉床组成的柔性生产线,开发柔性线管理软件系统;研究利用光电识别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系统,对锥套、涨套等零部件关键尺寸要素进行自动检验和分选装箱。所开发的柔性生产线达到零件流出节拍≤9/件,、关键尺寸要素的检测精度≤0.03的要求,形成为满足网络个性化定制的制造新模式并进行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500Kg型码垛机器人研制及其应用示范。

针对机械制造、建材砖瓦、产品包装等行业的码垛、装箱、拆垛等过程自动化的需要,进行码垛机器人本体模块化、可重构化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模块化关节设计、高强度复合材料本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研究机器人运动仿真分析、空间精度的快速标定和整机动静态性能分析技术;研究码垛机器人高速运动平稳性和重复精度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基于PC的开放型控制器的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构建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码垛机器人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研发出500Kg型码垛机器人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达到搬运质量500Kg以上、垂直伸长度3000mm以上、水平伸长度3000mm以上、处理能力750/小时。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一)高性能低成本大型复杂模具的数字化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八万吨压机在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大型构件时,大型模具加工周期长、成本高、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等问题,研究利用增材制造、材料设计及冶炼、表面改性等技术,构建高性能、低成本、短周期的模具加工技术及装备。重点研究开发六轴柔性增材制造装备、基于激光(或等离子束)高能束的数字化表面加工系统、高性能模具材料设计与冶炼、模具基体数字化铸造等关键技术。形成完整的大型模具加工体系,通过在低成本的模具基体上熔覆高性能的合金或表面改性方法,使大型模具的加工周期缩短50%,成本降低20%,模具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二)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的压铸铝合金熔体一体化制备供应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铝合金压铸业熔体制备供应的“加料、熔化、精炼、浇注外供”各工序分离实施和依赖人工调控导致熔体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研究“自动加料、连续熔化、在线精炼、定量浇注”一体化实施技术。研发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的压铸铝合金熔体一体化制备供应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与现行工艺模式相比,在实现压铸铝合金熔体制备供应一体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的同时,铝熔体制备供应的生产率提高50%以上、铝熔体冶金质量(温度、成分、纯净度)波动降低30%以上、吨铝熔体综合天燃气消耗降低到55m3以下、同比减少废气排放40%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月;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三)地球深部杂卤石型钾盐原位选择性溶采技术及设备研究。

对大于1500米的深部杂卤石型钾盐资源,利用深部连通井作为开采通道,采用促溶剂溶解技术,使矿石与促溶剂充分反应,选择性溶出杂卤石中的钾,抽取生产硫酸钾的原料液。开发出集采、选、冶为一体的技术与设备,含钾溶液钾离子浓度在8-12g/L,采集设备能量转换率不低于80%,节能不低于30%,无尾渣、废渣产生,零废弃物排放。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四)面向个性化定制模式的电子产品3D打印技术及服务平台。

针对新一代电子产品、消费类电子/3C家电等产品个性化定制及其智能制造的需求,开展增材制造(3D打印)在电子产品及智能制造过程中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基于3D打印的家电行业高端装备、线体零部件制造和修复技术,实现高端装备3D打印修复技术指标优于行业设计要求;研究工装夹具、非标线体和专用装备的敏捷制造技术;研究适合个性化定制的大尺寸零部件的增材制造加工及后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出适合电子产品行业的3D打印应用、订单管理、远程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五)高强度结构用热轧钢板研发。

开展700MPa750MPa级汽车大梁板化学成分设计和相关工艺、热轧控轧控冷工艺对高强度汽车车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高强度汽车车厢板的组织结构特征研究,以及QstE热轧钢板的冶炼工艺对不同强度级别的QstE系列钢板的化学成分优化,免酸洗热轧汽车结构钢冶炼、热轧工艺研究,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等对钢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表面氧化层结构影响。开发高强度结构用热轧钢板。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六)MCM多芯片组装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半导体器件向大规模、系统级、模块化、低功耗、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开展芯片的电性搭配、各器件之间信号干扰及电感/电容耦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多芯片组件混封技术,实现终端集成面积减小为原来面积的1\3-1\2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七)高性能低成本透明隔热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产业化研究与开发。

开展气凝胶常温常压干燥制备技术、气凝胶孔径与容积率控制技术、解聚及分级技术、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等研究。开发二氧化硅气凝胶生产成套设备,建成年产100m3的中试生产线,实现制备的气凝胶面积≥ 20cm×20cm,密度≤50kg/m3,导热系数≤ 0.015 W/(m·K),透光率≥50%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八)小口径光学元件自动化成套加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开展小口径棒料热压成型技术、自动开R研磨、自动涂墨等关键技术研究,利用冷热加工全工序联动开发,集成智能工控、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系统(DCS),开发小口径光学元件自动化成套加工装备关键技术,实现小口径光学元件最小口径到4mm、单面曲率半径到2.0mm的闭环式全工序自动化生产。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8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十九)3D打印航空航天用精密制件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针对航空航天装备中采用铝合金、特钢、高温镍基合金制零件,主要研究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实现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体系,包括3D打印数字模型优化、3D打印加工制造技术、3D打印零部件分析检测技术、3D打印后处理,解决金属构件成形中高效、热应力控制及变形开裂预防、组织性能调控等工艺难题,争取建立部分钛合金3D打印产业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生产出TC4材质或TiAl材质零件,致密度达到99%以上,表面及内部无宏观裂纹、孔洞、夹杂等缺陷。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0171月至201912;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高新领域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

1

王晓京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研究员

2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3

 

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4

张小松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5

 

四川大学

教授

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教授

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副教授

8

黄晓明  

中国电科30

高级工程师

9

张葛祥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10

陈金鹰

成都理工大学

教授

航空航天

1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授

2

郭平华

航天七院科技处

处长

3

   

中航成飞民机

副总经理

4

乔惠芳  

中航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

副总工程师

5

赵光敏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

研究员

6

刘天华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7

郑德华  

成都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8

 

中国民航总局第二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9

 

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智能制造装备

1

殷国富  

四川大学制造学院

教授

2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3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4

   

四川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5

舒红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6

岳晓斌  

九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副所长

7

   

宁江机床厂

总工程师

8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研高工

9

朱品朝  

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高工

10

潘晓勇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研高工

11

   

5719

高工

先进能源及电力装备

1

冯良桓

四川大学

教授

2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3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

高级工程师

4

何正友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高级工程师

新能源汽车

1

彭忆强

西华大学

教授

2

胡广地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3

吴孟强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4

   

四川大学

教授

5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节能环保

1

尹华强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中心

教授

2

刘勇军

四川大学

教授

3

袁艳平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4

陈军辉

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5

   

四川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高级工程师

新材料

1

 

四川大学

教授

2

周祚万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3

李玉宝

四川大学

教授

4

栾道成

西华大学

教授

5

蒲宗耀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6

徐世林

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

江成发

四川大学

教授

2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3

范小敏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4

 

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5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轨道交通

1

许佑顶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2

徐银光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3

李柏林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4

 

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5

叶顶康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填报《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高新处联系人:杨  028-86715358  

             028-86717385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3

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面上项目申报指南

总体要求:2017年,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发挥省级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注重解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研究和集成示范,注重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衔接,注重和扩大在创新中科技人员的自主权和鼓励自由探索,形成一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

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20171月至201812月。

支持额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企业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

重点领域: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先进制造、交通、节能技术及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化工、轻工纺织等。

一、电子信息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高端集成电路与特色电子器件;平板显示及智能音视频设备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物联网技术与产品;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处理相关产品;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通信技术;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各类DSP产品;卫星及应用等。

二、航空航天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航空航天制造技术与装备;通用航空技术与装备;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技术;航电系统、空管系统与民用航空运行技术与装备;航空维修技术等。

三、新能源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与装备;先进核电技术与装备;先进高效水电技术与装备;储能及分布式能源技术与产品;燃气轮机发电技术与装备;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等。

四、先进制造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智能制造装备;基础机械技术;新型机械产品;先进制造系统集成创新;油气开采及加工技术及装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及关键技术;激光制造、微纳制造、3D打印等先进加工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制造关键技术与产品等。

五、交通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交通技术及相关产品;轨道交通技术及相关产品;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修建技术等。

六、节能技术及节能环保装备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产品;建筑节能及产品;高效清洁节能锅炉、炉窑;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高效节能电机及电力装备;环境污染防治、保护、监测装备与技术等。

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车辆轻量化等整车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动力电池及系统;整车级电控技术;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电子等。

八、新材料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先进金属材料;纳米材料;钒钛与稀土新材料;特种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材料设计与材料基因组;核电关键材料等。

九、化工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耐温抗蚀化工行业专用设备;节能减排的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精细化学品;新型环保橡塑助剂;超细功能材料;其它大宗、精细、功能化学品等。

十、轻工纺织领域

重点支持方向:轻工、纺织行业新技术与专用设备;新型纤维材料;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轻工纺织行业清洁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等。

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面上项目填报《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高新处联系人:杨  028-86715358

             028-86717385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4

农村领域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研发项目

(一)领域与方向。

1.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发内容:针对四川茶产业精深加工滞后,技术水平低、茶原料利用率不高,茶叶综合效益差的现状,根据茶叶新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技术需求,开发茶保健品、配方茶饮料和食品用茶叶超微细粉及系列茶食品,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气流磨流化床技术、茶汁低温真空浓缩萃取技术等现代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研究筛选茶树特异品种,集成示范绿色优质安全茶叶生产配套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茶叶时尚产品2-5种,申报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开发茶叶功能性产品及配方饮料2-3种,产品成熟度至少1项进入申报保健食品程序,申报发明专利1-2项,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开发茶叶优质安全超微细粉1种,细度达1000目以上。研发新工艺新技术2-3项,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申报发明专利1-2项。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2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2.蔬菜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

范。

1蔬菜。

研发内容:开展主要蔬菜采后鲜切加工、非热杀菌、包装、冷链贮运配送等自动化、标准化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针对不同精深加工产品,开展加工专用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特色川菜调味品加工中的微生物菌种、主要功能性成分和品质风味特征性分析及可控化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低盐、功能性等川菜调味品新产品。

考核指标:开发低盐川菜调味品和即食型新产品各2个以上,鲜切加工新产品4个以上;筛选适合鲜切加工的辣椒、黄瓜、生菜等专用新品种5个以上,育成调味品加工专用辣椒新品种1个以上,色价10以上,较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形成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2套,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套;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应用10万亩。项目实施期满项目企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3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2)食(药)用菌。

研究内容:开展羊肚菌、银耳、香菇、灵芝、猴头菇、金针菇、木耳等食(药)用菌生理活性物质、特征性物质、风味物质发掘评价,功能成分提取、纯化技术,特征性物质鉴定技术,纯天然功能食品、风味调味食品、休闲食品、菌煲(浓缩)汤研发;针对不同精深加工产品,开展专用品种选育、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贮运保鲜、加工工艺、冷链物流等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发掘评价新型食(药)用菌功能物质3种以上;研发高效功能成分提取纯化工艺3套以上,产品纯度提高20%;开发功能食品或保健品3个以上、风味调味品及休闲食品3个以上;研发专用品种3个,功能成分含量提高10%;开发高效栽培技术3套以上,集成全产业链技术体系2套以上;申报和获得专利3项以上;新品种示范栽培3000亩以上,新产品示范加工2000吨以上,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3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3.主要水果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发内容:以柑橘等主要水果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示范为重点,研究NFC果汁及其保持营养成分和风味关键技术、高倍浓缩汁、低倍浓缩汁、混汁和浊汁及清汁饮品关键技术;开展水果皮渣深度综合利用研究,重点进行类黄酮活性生物功能成分制备关键技术、果胶提取技术、特色水果日化产品、水果休闲食品与生产工艺研究;开展专用品种、基地种植、质量安全技术体系、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新产品1012个,集成创新关键技术46项,申报和获得授权专利35项,形成新工艺、新模式35套,建立产业化示范线46条,主要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项目企业年加工原料20万吨以上。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5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4.核桃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以核桃精深加工与产业化示范为重点,开展核桃乳原浆、核桃乳饮品、核桃油及其调和油系新产品开发,开展高品质传统核桃仁休闲食品、核桃鲜仁脱皮及保鲜技术、核桃坚果无损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利用核桃渣、核桃青皮、核桃壳等废弃物,制备生物农药、活性炭等新产品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核桃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有害生物防控、最佳采收期、储运、质量控制及追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生产-采收-加工-贮藏-流通”核桃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新产品3-5个,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模式、新配方等8-10个,收集保存国内外优良核桃品种40个以上,新建产品中试/生产线5条,建立良种采穗、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500亩,推广辐射面积30000亩以上,申报专利3个以上,申请标准3-5个,整体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2-3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5.肉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发内容:开展电刺激、冷排酸和精分割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建立大规模自动化屠宰分割生产线;开展滚揉嫩化、乳化调味、生物发酵、功能性包装和冷链保质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优质安全预调理方便肉制品及传统风味产品;通过生物酶解、无害化处理和超微粉碎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实现畜禽屠宰大宗副产物联产节能和高效环保利用;开展RFID、机器视觉、信息传输处理、货架期/品质预测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建立肉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针对不同精深加工产品,开展专用品种筛选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并规模化投放市场产品58种,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新技术45项(套),形成现代化生产线34条,建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猪、禽、兔或肉牛屠宰分割及精深加工基地,申报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78项(授权34项),项目企业年实际加工肉制品2万吨以上。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23个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蚕桑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发内容:开展桑蚕茧丝精深加工及高品位生丝、高档丝绸面料、家纺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开展数字化、短流程节能减排茧丝绸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开展优质高抗蚕桑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应用;开展桑园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技术及高效、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开展蚕桑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开展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等蚕桑机具及茧丝加工设备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桑叶、桑果、桑枝、蚕蛹、缫丝下脚料等副产物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生产蚕桑资源高附加值产品6个以上,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蚕桑产业链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5项以上,茧丝质量达到5A级蚕茧60%6A级生丝40%以上,建设优质茧丝或果桑基地2万亩以上,推广应用优质高抗蚕、桑新品种2-3个。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5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粮薯豆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1)粮薯。

研发内容:围绕粮薯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新产品开发、高效综合利用,重点开展粮薯精细化加工技术、粮薯淀粉深加工技术、粮薯生粉(及熟粉)与配粉(及专用粉)加工及其质构成型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发粮薯及杂粮方便食品、湿鲜品、浓浆饮品新产品,开展粮薯传统加工食品(地方名优白酒等)技术现代化改造升级、粮薯加工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加工专用品种筛选与高效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粮薯精深加工关键技术5-10项、高效综合利用技术2-3项、新产品5-10个,标准(规范)5-10项,申报专利5-7项(以发明专利为主),建立粮薯精深加工创新平台2-3个,中试和产业化示范基地3-5个。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10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2)豆。

研发内容:围绕地方特色传统豆制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豆腐及豆腐干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提高产品质量及出品率;开发花色豆腐无渣豆腐、休闲豆制等新产品;开展豆腐加工副产物(黄浆水、豆渣)高效综合利用研究及应用示范;开展加工专用品种筛选与高效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豆腐及豆腐干标准化加工关键技术3-5项、新产品3-5个、高效综合利用技术2-3项,标准(规范)3-5项,申报专利3-5项(以发明专利为主)。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3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林竹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发内容:开展轻质、低醛、阻燃环保型人造板加工技术集成及新产品研发,木竹复合加工利用技术集成与木竹复合新产品研发,绿色新型低/无醛胶粘剂、阻燃剂研发,速生纤维林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及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

开展竹纤维、竹食品、竹工艺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竹原纤维分离、高效成纤、竹炭纤维提取技术及竹纤维新产品研发,无硫竹笋加工、保鲜、贮藏、安全控制与新产品研发,观赏竹观赏性状调控,竹工艺品类型扩展、工艺升级、标准制定研究,专用竹良种选育、定向培育研究及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新产品6-8个,新工艺3-5项,集成定向、高效培育技术体系3-5个、新模式4-6个,选育专用新品种/良种35个,申报专利15-20项,获授权专利5-8项;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推广5万亩以上,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提升15%以上;形成规模化生产线35条。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5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现代农机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开发。

研发内容:以茶叶、玉米、油菜、马铃薯、柑橘、大叶青菜之一为对象,研究地面自适应通用动力底盘等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精确播种或种植、中耕除草、精准施肥、精准施药、高效修剪、套袋(柑橘幼果)、收获或采摘多用途(三个以上)高效自走式作业装备及产业化生产。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3项,开发新产品23种,发动机排放符合国IV标准,安全性能符合GB10395相关标准要求,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劳动效率显著提高,申报或获得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至少1项),建成示范基地2个。项目实施期满企业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的产值从2017年始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2个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二)申报说明。

1.分为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从申报的重点项目中择优确定2-3个。重大项目的考核指标应显著高于指南要求。重点项目每年支持经费100万元,共300万元;重大项目每年支持经费200万元,共6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三年。项目自筹经费与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申报时须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

2.项目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突出精深加工,涵盖品种筛选、种植或养殖、病虫害防控、综合利用、冷链物流、现代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

3.项目以在我省注册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或生产经营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居省内同行前列的企业),联合产业链上相关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申报。

4.项目由首席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负责组织实施。首席专家由省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担任。

5.以市(州)为单位申报,每个市(州)可申报12项。

二、面上研发项目

(一)领域与方向。

1.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支持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优质健康新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技术、农产品加工安全隐患物质控制、自动化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产品品质在线检测、农产品保鲜储藏与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2.特色农业资源开发。重点支持区域特色明显、可望形成新产业的农林动植物资源评价,以及新产品和配套生产加工等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生产加工设备研发与应用。

3.主要农作物及畜禽高效安全生产。重点支持作物轻简高效种植、粮经复合模式、肥水高效利用、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抗逆减灾,畜禽水产设施化养殖与环境控制、饲料安全高效利用、重大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综合防控,林木(竹)优质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和轻简高效复合模式等共性关键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高效施用、农林畜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高效用水、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种养循环模式,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修复,新型安全投入品(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创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主要农作物及畜禽高效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考核指标是:研发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2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个以上,形成专利、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2个以上。

(三)申报说明。

1.项目执行期二年,每个项目申报专项经费30万元至50万元(一次性拨付)。

2.申报单位为在四川注册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申报单位应有较好研发条件和基础。

3.企业牵头申报或参与的项目,项目自筹经费与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1:1。申报时须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

4.中央在川及省级科研院所、高校申报项目不超过8项,其它单位不超过2项。

农村领域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1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研究员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3

欧之福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总工程师

4

陈克玲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5

彭卫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6

范小敏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7

刘小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

研究员

8

 

四川大学

教授

9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研究员

10

李丕军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1

 

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教授

12

 

成都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教授

13

黄从德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教授

14

郭洪英

四川省林科院科技处

研究员

15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授

农村领域研发项目填报《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农村处联系人:游晓峰028-86717372

            谢仕娟028-86678529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5

社会发展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页岩气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川南地区深部 (埋深>3500)地层地应力高而分布复杂,研究建立3500米以深条件下的压裂技术。开展涂层高应力特征研究,涂层高应力条件下的缝网压裂技术研究,建立技术体系。对涂层压裂的特点开展低成本、高效、废液易处理压裂液体系研究,建立适应性体系。形成深度>3500米的页岩气缝网(水平井)压力技术并初步投入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开发的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一)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研发。

重点研究开发用于典型组织修复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植入器械产品的重点关键技术,开发适合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建立设计、制造、检测技术体系,开发1-2种新的集成式材料优化设计、预测材料变化的建模和仿真平台,开发典型组织修复用3D打印植入器械,完成1-2个产品临床前试验并开展临床试验。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新技术研究。

针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中面临的矿化再生难题,重点研发利用具有诱导生物矿化的天然材料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修复,再生前期牙本质与牙本质再生厚度大于20μm;重点研究可模拟天然蛋白质功能的树枝状高分子材料(PAMAM)进行牙本质修复与脱敏治疗,牙本质小管封堵深度大于10μm,牙本质渗透率测定(20cm水柱)小于30%;重点研究PAMAM与缺损牙釉质的界面结合,设计有效的化学结构以增强修复层的界面结合力,牙釉质修复界面结合力大于45 N,研发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新材料与新技术。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

(一)创新中药研发和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针对我省有特色优势资源、市场竞争力强的中成药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研究,开展中成药质量控制体系、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及标准提升、技术升级、经典名方的深层挖掘、创新药物研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相关的重点产品开发。

有关说明:拟支持创新中药研发项目1项,要求是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品种,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支持大品种二次开发项目1项,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企业牵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创新化学药物研发。

开展新靶点发现与验证、药物结构研究、原料药结晶工艺研究、新药设计、高通量筛选、药物早期成药性评价、长效制剂和缓控释药、杂质研究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和仿创结合的改良型新药、临床急需的高端仿制药、高难度的重要手性药物、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

有关说明:资助创新化学药研发项目1-2项,要求是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品种,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生物药物和生物治疗研究开发。

开展生物药物和生物治疗研发相关的新靶点确认、基因编辑、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规模化制备与质控、新制剂与靶向给药系统、药效学研究、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发创新的抗体药物、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干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新型疫苗、融合蛋白与多肽药物、血液制品等。

有关说明:资助创新生物药物或生物治疗项目1-2项,要求是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品种,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创新医疗器械研发。

重点支持面向临床重大需求、市场前景良好,依法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产品基本定型的创新医用治疗设备、医用检测设备及医用检测试剂的研发,优先支持有望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

有关说明:拟支持2-3个项目,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企业牵头项目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五)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面上项目。

支持药物设计优化、源头发现、安全评价,生产工艺提升,绿色生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创新药物的研发。支持临床需求大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提升临床服务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0个项目,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2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医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临床医学

(一)恶性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研究。

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影响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分子机制,结合肿瘤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特点,重点设计出基于恶性肿瘤可能的分子靶点的干预措施;研究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影像多模态辅助下的精准外科;通过肿瘤最新分子病理分型的精准诊断以及基于分子靶向的精准治疗的系统整合,建立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系统方案。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的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目的。

有关说明:拟支持3-4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牵头单位具备丰富临床资源,应有对恶性肿瘤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基础,以及运用肿瘤的分子特征指导选择治疗方案的临床规范化试验的基础。鼓励临床外科学、肿瘤学、病理学、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多学科联合申报。

(二)重症脑梗死优化防治方案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通过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建立临床资料、血标本、影像学数据库,研究重症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和关键机制;研究发病早期识别重症脑梗死高危个体的关键因素和关键技术,确定早期预警关键因素和建立预警模型;研究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预后特点制定优化的防治方案,进行示范应用,制定可行的防治规范。建立大样本重症脑梗死队列;建立多中心临床资料、血标本、影像学数据库至少各一个;建立预警模型至少一个;建立预后预测模型至少一个;制定可行的优化防治规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牵头单位具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研究水平或国内外认可的高水平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平台,已建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具有高水平临床研究方法和制定规范的工作基础。

(三)高血压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针对高血压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建立“城镇、农村、高原多地区高血压队列”,研究识别高血压高危患者及高血压易患人群的关键因素和防治关键技术;构建高血压预测模型及事件预警模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针对不同人群、经济水平、医疗资源,差异性制定“患者-社区卫生机构-区域中心医院”分级高血压诊疗管理模式,尤其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建立可行的防治方案及防治规范并进行示范应用。建立5个及以上应用示范基地,建立大样本高血压人群防治研究队列;建立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远程血压心电监测、血标本及影像数据库;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不同社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方案。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牵头单位具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研究水平和国内外认可的高水平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平台及网络平台,在当地具有相当的辐射力,有建立大样本数据库的经验,具有高水平临床研究方法和制定规范的工作基础。

(四)胆胰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围绕胆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突出两个脏器的相互关联,多学科参与。开展胆道、胰腺炎症的病理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鼓励通过转换医学研究,优化胆胰炎症的综合防治(及时诊治、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微创治疗等);提升胆胰肿瘤早期诊断水平,整合微创、药物及外科治疗,前移胆胰肿瘤的诊治思路。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牵头单位具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研究水平和国内外认可的高水平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平台,已建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具有高水平临床研究方法和制定规范的工作基础。

(五)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化远程医疗关键技术与服务。

针对我省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平衡,高发慢病管理水平不足的现状。重点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远程医疗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线上医疗数据传输、储存与共享管理技术;研发基于Web的手术规划设计技术与工具,可视化精准医疗专家服务系统,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搭建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大数据、远程专家服务、区域协同医疗云服务平台,探索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提供包括高发慢性病在内的5种以上重大疾病数字化远程医疗服务,实现100个以上医疗机构初期注册用户规模,建立区域协同示范应用基地。

有关说明:拟支持2-3个项目,申报经费每个不超过200万,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全民健身运动医学与健康互动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大众健身及竞技运动员损伤预防的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大众健身及竞技运动损伤数据库的整合管理。普及全民健身及竞技运动损伤知识,增强损伤防护效果,促进损伤防护技术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青少年体质信息化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构建青少年体质评价的系统,建立青少年体质的干预方案,实现大数据的整合与管理,开展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应用支撑体系。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临床医学面上项目。

内、外科疾病、妇儿疾病、口腔疾病等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包虫病、血吸虫病等重大地方病防治研究;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研究;残疾人服务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开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50个项目,其中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40万元项目10个,申报经费20万元项目40个。

五、中医药

(一)中药材大品种综合开发研究。

对我省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市场开发前景的中药材品种,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模式”、实施一二三产业联动开发,以精深加工和医养服务为驱动,带动规范化种植、产品开发、流通等环节协同发展,促进中药大品种向产业链后端延伸。重点开展新型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成药及保健品、日化品等多元多级产品综合开发,做长做强产品链,强化中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提高中药材附加值,优先支持能成为国家和省级大品种的项目。

有关说明:拟支持3-4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300万元;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中医药治未病综合防控研究。

支持开展高效、便捷、规范的中医药治未病综合防控应用示范研究,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为支撑,充分结合现代健康体检、疾病风险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服务,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健康信息管理技术,构建成熟规范的服务模式和方法的中医药治未病综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针对睡眠障碍、功能性便秘、青少年近视,进行预防和治疗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干预,降低发病率。

有关说明:拟支持2-3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牵头申报单位具有省级以上相关病症研究的平台和条件。

(三)中药大健康相关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中药大健康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中药原料附加值。针对养生、保健、康养等市场需求,搭建“医疗-科研-企业”一体化的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开展以川产道地药材和特色优势资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功能性护肤品、日化产品等系列产品全方位开发研究。支持以女性康养、皮肤康养等市场需求和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健康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鼓励拥有中药保密配方及强大品牌资源的企业将品牌移植到中药大健康产品上,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力度。

有关说明:拟支持2-3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四)恶性肿瘤中医药康复研究。

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或者注册登记研究,开展恶性肿瘤中医维持治疗方案、中医康复方案的优选和规范化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某些特定阶段或某些难治性环节中的疗效优势,推动中医药康复纳入恶性肿瘤标准诊疗方案,制定优化临床路径和规范化诊疗指南,并取得示范性研究意义。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

以中医药临床治疗具有疗效优势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为对象,在开展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并加以推广,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3-4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

(六)中医药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药特色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等研究;中医医院制剂的研发;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30个项目,申报经费每项不超过30万元,实施周期2年。

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一)天然林保护和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发退化天然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天然林主要珍稀濒危树种的保育与扩繁技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重建技术,开展规模化的集成示范与应用,有效支撑我省天然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二)高寒湿地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

开展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维持的关键保护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大气-植被-土壤-水体元素循环机制与调控方法;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与提升技术;人为和自然因素对湿地退化的相对贡献率;湿地物种、生境、景观恢复技术。构建高寒湿地监测与评价标准与技术体系,研发退化高寒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推广应用相关研究成果。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三)重要敏感和脆弱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提升。

针对四川重要敏感而脆弱的退化生态系统,重点开展干旱河谷乡土物种的适应性与生态恢复研究,系统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作用背景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机制;形成重要敏感及脆弱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体系,建立试验示范样板。研发脆弱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体系,实现低效林生物多样性增加20%以上,碳储量增加10%以上,水源涵养能力提高15%以上,交通线路工程恢复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项,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四)自然资源资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重点研究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土地、森林、水、草场等自然资源信息提取技术,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国土、林业等多源多时态异构数据整合技术,基于移动终端的自然资源实地核查技术;编制公益林、土地、耕地、基本农田等自然资源管理与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3个示范区自然资源资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发与集成“自然资源资产信息资源平台”,初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土地、森林、水、草场等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技术体系,促进自然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有关说明:要求与自然资源资产评价相关单位联合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五)重点流域总磷污染源防控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受总磷污染的重点流域(岷江、沱江),开展总磷污染源防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城市生活污水总磷消减关键技术,涉磷企业工业废水总磷消减技术,城市生活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含磷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磷污染控制对策等。形成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涉磷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及高含磷废水治理关键技术,生活污水厂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含磷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等。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科研院校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需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能力。

(六)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及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开展饮用水源地选址评估技术体系研究,推动饮用水源地优化布局和重要优质水源地建设。开展典型流域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构建典型流域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重点污染指标监控和风险管控技术体系,构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地表水型开放式饮用水源地自动预警及应急技术体系。形成饮用水源地选址评估技术集成,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开放式饮用水源地自动预警及应急反应技术集成。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科研院校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需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能力。

(七)城市大气污染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结合环境管理需求,设计建立城市空气污染数字化监控系统架构;依据城市污染源与排放过程,开展不同来源、不同尺度城市空气污染源排放数据在线耦合同化技术研究,研发典型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源排放动态数据库技术和空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集成优化城市环境空气污染远程监控、数字化监测等快捷技术方法,综合开发城市污染监控数字化平台技术,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需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能力。

(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面上项目。

开展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开发与试点示范;开展生态适应技术、生态补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10项,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30万元,实施周期2年。

七、公共安全

(一)猕猴桃生态健康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围绕“生产安全产品、打造健康产业”重点,开展猕猴桃采后商品果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防止猕猴桃分选、清洗、包装等过程中二次污染;研究猕猴桃农残和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开展猕猴桃安全贮藏、冷链运输、市场消费及消费者食用等关键环节环境控制及配套安全技术研究,建立猕猴桃从田间种植到消费者食用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二)食品保鲜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开展水果、蔬菜等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重点研究安全保鲜冷链储运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超高压技术、环保型生物保鲜包装、生物保鲜剂、新型食品添加剂等关键技术及应用。

2)围绕传统发酵食品安全保鲜和防腐关键技术,重点开展非热力灭菌和低温灭菌技术研究、生物保鲜防腐剂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安全保鲜材质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3)开展粮食储藏、加工过程中污染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拟支持4-6个项目,申报金额每项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企业牵头,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安宁河断裂带潜在灾害预判与风险评估研究。

开展安宁河断裂带潜在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预判方法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安宁河断裂带潜在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形成条件与演化过程,破解强震带潜在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早期识别与灾情评估难题;研究不同承灾体危险性与易损性,构建基于动力过程的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形成安宁河断裂带潜在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动力演化模拟平台、预测模型和风险评估技术,并选择开展1-2处试验示范。

有关说明: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四)地震预警紧急处置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开展核电站、重大危险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应用地震预警的装备、软件和应用对策体系研究,提升核电站、重大危险化工等高危行业防震减灾能力。重点研究具有核电站、重大危险化工等高危行业特点的地震预警秒级响应联动响应机制;研发规模化、高精度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和装备,通过在1-2个核电站和5家重大危险化工厂试验示范,实现地震预警减少次生灾害发生,为我国高危行业地震预警的产业发展解决关键问题。

有关说明: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

(五)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与示范。

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基于物联网信息感知的大数据智能分析。重点研究社会治安状态的物联网感知手段应用,大规模数据汇集的实时处理,海量感知数据的高性能智能分析处理算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领域知识发现技术,解决该领域信息的统一表达和管理难题等。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领域模型库,完成服务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大数据应用功能,研究成果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相关单位牵头申报,牵头单位须具备进行分析的大数据资源,参与单位应具备公安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领域的大数据建设应用经验。

(六)环保高效的水系灭火剂技术研究及应用。

开展环保高效的水系灭火剂技术研究,研发无污染的水系灭火剂。重点研究水系灭火剂能达到化学灭火与物理灭火相结合的灭火效果,添加抗溶性泡沫液作为灭火剂的组成成分,能扑灭A类、B类及C类火灾,灭火效果好,适用范围广。该灭火剂能快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含有大量的水分子,产品生产、运输、使用环保安全,抗冻结、融化性好。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八、资源综合利用

(一)海绵城市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控制面源污染,从源头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治理黑臭水体底泥污染,并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多个方面综合提出解决黑臭水体反复治理的问题。结合四川省成都市地上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深部地下空间大尺度排水管网设计理论、雨水地下集蓄净化利用技术、地下深隧建造技术,形成海绵城市地下深部空间利用设计及建造标准。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自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2:1

社会发展领域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1

张兴栋

四川大学

院士

2

魏于全

四川大学

院士

3

罗平亚

西南石油大学

院士

4

 

中科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院士

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

6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7

田卫东

四川大学

教授

8

段忆翔

四川大学

教授

9

赵新全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研究员

10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1

周明天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社会发展研发项目填报《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社发处联系人:梁  028-86673709

石梁萍028-86710082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6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搭建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四川创新创业;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建设部署,开展联合研究,积极推动我省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组织优势产学研力量联合攻关,着力突破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发展,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组织征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备选项目,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点支持领域

(一)新能源。

开展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高转换率太阳能硅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与建筑综合利用技术、大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沼气发电成套装置及配套产品、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制及开发。

(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开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整车设计制造、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超级电容技术、整车电控技术、电驱动技术、动力总成技术、局域网技术、智能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动空调、电动制动、电动转向等)、智能充电、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及天然气发动机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开展车辆网联技术路线及相关标准研究、车联网平台基础共性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先进辅助驾驶关键技术、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等。

(三)新材料。

开展电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环保材料等研究,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清洁能源、金属和合金、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高分子材料、钒钛材料、3D打印材料、仿生物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纳米、超导、玄武岩、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技术开发利用研究,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新型材料,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明确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四)新型药物。

开展化学药物及先导化合物,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及天然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制及应用开发;早期诊断产品、活性物质载体及植入器械、高技术医疗诊断设备诊疗系统等的研究开发;制药新技术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药质量标准的提升;药物筛选、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和平台建设;药物疗效新机理新靶点等研究。

(五)信息技术。

开展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神经信息、5G、数字媒体软件技术、平板显示器与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技术;新型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集成电路等核心电子材料和关键电子元器;电子装备等研究。

(六)先进制造。

开展公务机、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大飞机机头、机身及零部件,航空电子系统产品,航空机载设备及配套产品研发;高速铁路桥梁关键功能部件、高速铁路设备、运载装备、维修设备等研发;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及技术,微型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绿色发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核电重大装备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关键技术、高速铁路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技术、超临界和重型燃气轮机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机车车辆设备制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核心零部件技术、机动车与船舶等节能减排技术、汽车测试设备技术;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研发。

(七)现代农业。

开展农作物、水产以及畜禽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农林牧渔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农作物中废弃物高效高值利用研究。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生物技术、节水技术、信息技术、紧缺资源替代技术,农作物病虫害和真菌毒素等防控、食品安全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动物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防治等研究。

(八)页岩气及油气化工。

开展页岩气开发技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水力压裂增产措施、气藏工程分析、地面工程建设和安全环保研究;天然气下游精细化工产品、配套离子膜烧碱研究开发;醚化催化剂国产化应用、脱硫脱氮清洁汽油生产、超低聚合度聚氯乙烯聚合、有机化合物工业催化等研究开发。

(九)疾病防治。

开展重大慢病疾病的精准化研究,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研究、个性化医疗关键技术与转化研究,重大环境疾病的交叉科学研究,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智慧化数字医学、医学材料学、医学成像学等与其他学科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等。

(十)生态环保。

开展高效清洁燃煤发电装备、高效清洁燃煤工业锅炉、低温余能利用装备、机电及系统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物理污染防治、土壤防治和土壤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监测及信息化技术等研究。

(十一)公共安全。

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机制的研究。

(十二)创新创业。

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北美、欧洲、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创新创业合作,包括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等。

二、项目申报条件

(一)2017年度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分为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请按照以下分类申请财政经费和填报预算。

1. 面上项目。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财政经费支持额度为30万元(每个基地限报1项),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35项;

——其他产学研机构申报的项目。财政经费支持额度为20万元,支持项目总数不少于30项。

2.重点项目。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财政经费支持额度为50万元(每个基地限报1项),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17项。

——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重大国际合作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要求有可考核的产业化指标。财政经费支持额度为50万元(每个企业限报1项),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10项。

(二)申报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符合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目标和重点,满足指南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2.项目合作的意义重要、理由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创新性强,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

3.项目具备相应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合作互信,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相关技术合作协议或意向书,无协议或意向书的项目不予受理。

4.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可在技术、资金、人员或信息资料、先进设备、专有资源等方面参与合作。

5.本计划不支持基本建设、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6.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要求企业有1:1以上的配套资金投入。

7.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需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基地名称。

8.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

三、申报书填写注意事项

(一)四川省2017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项目申报请填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项目申报书”。

(二)请在申报书后附上与外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的中外文版本复印件,并在网上申报系统上传协议扫描件。

(三)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请在申报书后附上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复印件。

(四)企业申报的项目需提供自筹资金证明。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填报《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申报书》

国合处联系人:林  028-86669687

             028-86781773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7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计划主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制度性现实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政策法规与管理研究。2017年度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将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科技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大需求组织项目,主要分为两类: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一、重点方向与支持形式

(一)重点项目。(拟支持项目数30个以内,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重点支持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需求,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的、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软科学研究,重点支持领域(或方向)如下。

1.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重点开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研究,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研究,激发创新者动力活力研究等重大改革问题研究)。

2.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关键问题研究(完善创新治理体系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研究,银政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构建科技分类评价体系研究,深化四川科研院所改革研究)。

3.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问题(依靠创新驱动培育更多产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新兴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科技创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科技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开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研究)。

4.完善我省创新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对制定创新政策的新要求,围绕我省科技创新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完善我省创新政策的方向、思路、重点等方面建议)。

5.构建创新创造平台体系(区域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平台等各类平台发展机制、模式研究,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模式)。

6.激励集聚创新人才的关键问题(围绕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政策研究)

7.科技法治建设研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互联网法治问题研究)。

8.其他科技创新研究(科技扶贫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问题研究,新时期机关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二)面上项目。(拟支持项目数200个以内,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主要围绕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产业、行业技术政策;加速科技进步,促进改革与发展等领域,鼓励自由研究,自由探索相关应用理论、组织模式、机制创新研究。

面上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每个。

二、申报条件

申报软科学计划项目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申报的科技项目应符合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和四川省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四川省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符合有关计划项目指南的要求。

2.项目负责人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有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2017年度软科学项目。

3.项目申报单位应是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账户,并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注意事项

1.申报负责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并按照有关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填报资助金额。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核实后,将取消项目申报负责人3年申报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格,如已获准立项即作撤消立项处理并通报。

2.归口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要依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申报要求和申报指南,认真审核申请书的内容,特别是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并签署明确意见。

软科学研究项目填报《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法规处联系人:陆贤坤 028-86710094

彭晓红028-86716019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附件8

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和《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与知名院所、高校(以下简称省院省校)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精神,推动我省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知名院所、高校强大的科技、人才优势,加速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现将2017年度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17年度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三个类型进行重点支持:

(一)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

支持在川企业与我省已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的知名院所、高校联合开展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前沿科技攻关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围绕我省优势及特色产业,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重大创新链上的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重点支持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业等七大优势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及公益民生重大需求领域。

(二)面上项目。

支持市州中小企业与知名院所、高校开展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开展攻克技术瓶颈、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积极推动校地、院地科技合作试点工作,促进地方科技创新。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须在四川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需与知名院所、高校签署项目研发的科技合作协议书,并提交合作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不退)。

(二)申报单位必须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基础,运行管理规范,拥有完成研发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配套资金,并根据申报项目实施目标任务,保证项目财政预算资金的一定比例划拨到联合申报的院所、高校。

(三)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申报人应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固定人员(需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平台名称),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从事相关研究达两年以上。

(四)面上项目申报人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本科毕业工作5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2年以上)。

(五)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起始时间20171月,申报单位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面上项目申报单位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申报单位所在的市州财政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

三、有关说明

科技厅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重大项目拟立项10个,每项财政预算不超过100万元;重点项目拟立项20个,每项财政预算不超过50万元;面上项目拟立项40个,每项财政预算不超过30万元。

四、申报材料报送

请申报人在线填写“四川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申报书”,申报重大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省院省校重大)、申报重点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省院省校重点)”、申报面上项目请务必在项目名称后面加注“(省院省校面上)”,项目名称后面未加注的将不予受理。请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配套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份上报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和纸质申报书审批。合作协议书及项目纸质申报书统一报送。

附件9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领域与方向

(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高端集成电路、基础核心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系统、物联网射频识别产品、工业机器视觉产品、国产卫星通信系统等中试和产业化。

2.高端装备制造。支持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大功率电力机车及关键部件、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水电(火电)机组及控制系统、大型飞机复杂结构件及控制系统、航空燃料、航空发动机等中试与工程化。

3.节能环保。支持高效节能装备、节能材料、节能绿色产品、生活垃圾、工业废气、城市污水、核废料处理、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治理等中试及工程化。

4.生物医药。支持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关键技术中试及产业化。

5.现代中药。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创新中药新品种等中试及产业化。

6.新能源。支持氢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源、新能源汽车电池、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7.新材料。支持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石墨烯、3D打印用复合材料、发泡型复合材料、表面改性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等中试及产业化。

8.特色现代农业。支持农畜新品种、病虫害防治、食品安全加工、清洁化生产及绿色储运保鲜等创新成果应用推广。

(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

1.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建设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交易网络系统。

2.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

重点支持省内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区域性、行业性的技术交易专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二、申报说明

(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

1.项目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可独立申报或以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申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四川省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2.申报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实现产业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省级科技计划支持所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授权发明专利、新药和新品种证书以及行业准入(许可)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移落户四川的科技成果等;

4.转化成果原则上是近35年取得的研究成果,且在川转化;

5.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承担企业配套资金投入不低于1:2

1)重点项目:申报单位上年度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拟支持20项左右,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重大项目:申报单位上年度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拟支持10项左右,经费不超过300万元。

6.限额申报。申报单位按照项目申报指南编制项目申报材料,并由省级相关部门、相关市州及扩权强县科技管理部门初步审核后,择优限额向省科技厅推荐。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市(州)可推荐30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的市州(含扩权强县)可推荐申报7项,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的市州(含扩权强县)可推荐申报5项,其他市州(含扩权强县)推荐申报2项。

(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

2.有明确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业务范围,具有符合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经营理念及运营模式。

3.有两年以上从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经历以及开展技术转移业务的成功案例。

4.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专业化服务团队(技术转移转化专职服务人员一般在5人以上)。

5.社会服务机构要提供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6.申报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服务内容。

7.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不超过30家。

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填报《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书》

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成果处联系人: 陈晓琦 028-86731029

            黄文超 028-86718520

            王渝佳 028-86718269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 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 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0

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指南

四川省重点新产品计划是一项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政策引导类计划。培育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成长潜力大、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自主创新产品,旨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四川省重点新产品申报需符合以下共性标准

(一)所属领域。

围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大创新产品。

原则上不支持以下产品:食品、保健品、饮料、烟、酒类产品;化妆品、日用化工、一般纺织品、服装、家具、家电、家装建材等日用产品;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网络游戏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二)产品创新。

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创新性产品。

(三)技术水平。

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或可以替代进口。

(四)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商业秘密(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国家地理标志证书、植物与畜禽新品种审定证书、新药证书。

(五)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并且通过国家法定检测检验机构合格。属于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须具有国家或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认证标识;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六)市场前景。

有明确的市场潜力、前景广阔。

(七)产业带动。

对产业有带动和示范作用,或可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二、四川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类型

四川省重点新产品计划分为重大新产品项目和重点新产品项目。

(一)重大新产品项目。

重大新产品项目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具有显著作用、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大创新产品。在满足新产品要求的前提下,重大创新产品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特别是符合当前四川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支持方向;

2.产品整体技术或核心关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本行业或领域中能代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产品;拥有核心发明专利,权益清晰明确;环保性能先进;拥有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可靠;

3.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不超过三年,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化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良好;承担单位拥有该产品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产品品牌核心价值高;

4.企业具有较强实力的研发机构和稳定的新产品研发团队,在创新投入、商业模式、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和较强优势。

5.3年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3亿。

6.2017年拟择优支持重大新产品项目10个,每项补助100万元。

(二)重点新产品项目。

重点新产品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内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新产品;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不超过三年,近3年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

对于通过评审的重大(重点)新产品,由省科技厅下达重点新产品计划,并颁发《四川省重点新产品证书》,经认定的四川创新产品的有效期为3年。

2017年拟择优支持重点新产品项目100项左右,每项补助资金30万元。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对象。

四川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材料。

1.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表

2.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研发能力,产品的先进性,创新性,产品的市场地位及前景等)

3.附加材料(复印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登记证正本复印件(已办理三证合一企业提供更新后的营业执照即可);

2)累计已销售年度的企业财务报表;

3)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林畜新品种审定证书;农药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4)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技术转让或合作协议、企业与技术持有单位合作的项目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时,技术持有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单位;

5)涉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6)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备案的产品的企业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认可证明;或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7)权威机构产品检测(验)报告;

8)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最近2年内的查新报告等技术证明(说明)文件;

9)用户意见报告(不少于两份);

10)其他证明材料: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省部级以上的获奖证书、创新型企业证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书、企业技术中心证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证书等;品牌证书、商标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产品出口合同;产品图片等相关材料。

四、注意事项

1.各推荐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创新产品计划申报工作的组织管理,认真遴选,要对产品申请者的资质、相关材料严格审核把关,择优凝选并出具汇总表,将报送至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2.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发现弄虚作假,将作相应信用记录。

3.不得重复申报。

——同一单位本年度只能申报一项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并且重大新产品项目或重点创新产品项目只能择一申报。

——已列入重点新产品计划或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同一产品项目不得再次申报。若产品升级型号不同,则须提供新的授权专利及其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以证明其有重大改进和创新,方可申报。

——规范产品名称。应采用“型号+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型号”(特殊行业除外)的填写格式。产品名称应避免过于宽泛,尽量不出现英文词组或缩写,并不得使用系列产品、研究开发、产业化等词语。

重点新产品项目填报《四川省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书》

计划处联系人:杜建宏028-86661592

 028-86669425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1

科技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资金性质

科技扶贫项目资金指用于安排和支持在贫困地区实施产业发展支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人员服务激励等的省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项目和经费按照《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科技服务券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科技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在四川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等各类经营主体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上述贫困地区包括88个重点贫困县和其它县(市区)插花贫困地区。

二、项目类别和分配方式

本次征集科技扶贫项目均为科技产业扶贫类,采取竞争立项分配方式,拨款方式为一次性拨付,项目执行期2年。

88个贫困县按照项目实施范围、带动脱贫能力分为重大项目(150万元/项,6项以内)、重点项目(80万元/项,25项以内)和面上项目(40万元/项,90项以内)三个档次。

插花贫困地区按照项目实施范围、带动脱贫能力分为重大项目(100万元/项,5项以内)、重点项目(60万元/项,20项以内)和面上项目(30万元/项,30项以内)三个档次。

三、支持重点和方向

(一)秦巴山区。重点支持名优茶叶、林果、蔬菜、优质蚕桑、道地中药材、木本药材等种植和肉羊、肉牛、特色家禽等养殖产业领域,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二)乌蒙山区。重点支持优质粮油、蔬菜、蚕桑、茶叶、名特优水果、畜禽养殖、特色水产品等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三)大小凉山彝区。重点支持优质稻谷、蚕桑、花卉等主导产业,晚熟芒果、优质石榴、优质苹果、鲜食脐橙等特色水果,建昌黑山羊、半细毛羊、生猪、家禽等特色畜牧产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高原藏区。重点支持甜樱桃、酿酒葡萄等特色水果、秋淡季蔬菜、食用菌、道地药材、牦牛、藏养、藏猪、藏香鸡等特色产业技术集成与科技扶贫示范,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五)插花贫困地区。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带动脱贫致富。

四、考核指标

重大项目:属于市级农业支柱产业领域和当地政府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牵头实施,项目产业链完整、产品竞争力强,有加强技术支撑能力,2个以上县范围实施。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5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以上,直接带动精准识别贫困户30户以上或精准识别贫困农牧民90人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重点项目:属于县级农业支柱产业领域和当地政府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牵头实施,项目产业链较为完整、产品竞争力较强,有技术依托单位,应包括3个以上乡镇或5个贫困村。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3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以上,直接带动精准识别贫困户20户以上或精准识别贫困农牧民50人以上,带动农户300户以上,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面上项目:实施范围应至少包括1个贫困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2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带动精准识别贫困户5户以上或精准识别贫困农牧民2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户以上,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五、申报要求

1.科技扶贫项目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业专合组织、科研单位等主体申报。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牵头企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申报项目必须在88个贫困县内实施。贫困县以外的企业申报在贫困县实施的项目,应取得企业注册地科技主管部门同意。

2.贫困县内项目承担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大学专科毕业3年以上。88个贫困县以外的项目承担人应具备科技计划要求资格。

3.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应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合作协议或合同。

4.科技扶贫项目不要求资金配套。贫困县2016年科技扶贫已入库项目不再重新申报。

5.项目申报限额。省级科技扶贫示范县、2017年计划脱贫县申报各限4项,重点贫困县各限2项,插花贫困所在县各限1项;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省农科院各限5项,省畜科院、林科院、食品发酵院、草科院、丝绸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各限3项,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申报项目各限2项。

6.科技扶贫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申报书(产业类)”,需提供相应附件。申报材料有明确技术支撑单位和科技人员的,需提供合作协议;直接带动和帮扶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人口,需提供具体清单,带动的农户需提供乡村证明材料。

科技扶贫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申报书(产业类)》

农村处联系人:杨光垚028-86729801

谢仕娟028-86678529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2

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出2017年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方向和方式

(一)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

重点支持综合类或主题类示范科技场馆和省级科普基地改造更新展览展示内容,创新展览展示项目,在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普集中示范和区域、行业特色主题科普示范等活动中推广应用科普创新成果。

有关说明:

1.拟支持省级重点科普场馆(基地)基示范项目2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100万元,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具有固定展览展示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以上。

2.拟支持市(州)科普场馆(基地)能力提升示范项目3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60-80万元,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具有固定展览展示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以上。

3.拟支持省级科普基地(平台)培育示范项目15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30-50万元,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具有固定展览展示活动场地500平方米以上。

(二)科普项目创新开发。

重点支持开展科普互动展示品和展教具开发制作,创作科普作品,编写科普宣传材料,开发互联网科普平台等。

有关说明:

1.拟支持科普创新开发示范项目10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20-30万元。

2.拟支持科普创新开发面上项目20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10万元。

3.优先支持具有创新性、教育性、互动性的科普项目单元开发和推广应用,要求体现科技含量和特色,受众能够通过参与体验,获取相关的科学思想理论、科技信息知识等。

(三)科技培训。

1、科技扶贫培训:重点支持 “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4大连片特困地区) 围绕畜禽、茶叶、蚕桑、林竹、中药材、蔬菜食用菌、干果、水果、粮油等九9大产业发展技术培训需求,开展片区内适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培训。

有关说明:拟支持项目30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30-50万元。优先支持省、市(州)、县整合科技培训资源开展联合申报,围绕一个片区优势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片区内县(区)全覆盖的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区域内县(区)数量和产业技术需求范围,原则上要求在一个区域内培训人数不少于3000人次。

2.科技创新普及培训:拟支持项目15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20万元。重点支持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培训、科普宣传人员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培训和生态环保、卫生健康等科技热点知识普及培训等。

有关说明:原则上要求每个项目培训500人次以上。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为项目实施提供相应的科研管理、场地设施、科普资源和人才队伍等能力和条件。申报的项目应符合本指南所明确的支持方向,并在四川省内实施。

(二)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时,须确定其中一家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各参与单位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三)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科技专业水平和科普工作经验,并具备完成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无逾期未结题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四)项目承担单位须承诺将由财政资金支持取得的科普互动展品、教具、作品等项目成果在每年全省范围内举行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送科技下乡等国家和省级重大群众性科普活动中推广应用。

(五)项目申报单位请填写《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申报书》,要求内容详实,数据准确。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为1年,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重大项目可为2年。

科普培训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申报书》

科普处联系人:刘雪娟028-86730903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3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全省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保障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2017年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对象

四川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二、支持方向

围绕我省五大高端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需求,以创新服务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为目的,整合科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

(一)公益性、基础性平台。

支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整合、重组和优化现有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种质资源库、实验材料和生物标本资源、科技文献信息及科学数据、公共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资源。

(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围绕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聚集信息、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支持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参与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

三、支持方式和额度

(一)支持方式。

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分为平台搭建补助和平台运行补助两种方式。

平台搭建补助是指对项目申报单位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搭建过程中,开展科技资源采集、仪器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活动给予的补助。平台搭建主要支持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战略性的基础条件平台。

平台运行补助是指项目申报单位组织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和其它对外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性支出,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给予的补助。平台运行主要支持已搭建平台,聚集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以及全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公共科技服务,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科技支撑作用的平台

(二)支持额度。

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持额度遵循主动设计和自主申报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四档:重大项目200万元,重点项目100万元,面上项目50万元,培育项目20万元。

四、申报要求

(一)重大项目由牵头单位负责组织优势资源联合申报,申报材料要明确联合申报单位任务分工和协作运行措施。

(二)平台运行类项目的申报补助期为20151月到201512月。同时需提供相关会计科目支出明细账、会计凭证复印件等资料。

(三)申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的一档支持额度申报。

(四)已立项支持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应按计划任务合同书要求,如期完成计划任务,并及时申请进行验收。凡未按要求通过验收的,均不得申报2017年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五)主管部门要坚持标准、好中选优、严格把关、加强审核,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做好项目推荐工作。

(六)项目申报单位要认真填报项目申报书,确保申报材料真实有效,凡发生弄虚作假和其他违规行为,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取消三年度申报资格。

五、申报材料报送

申报单位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成功后提交并打印申报书一式4份加盖单位公章。市(州)、扩权试点县(市)的项目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地的科技部门,经所在地科技部门审核汇总后(见附件)报科技厅。省级有关单位经主管部门签署审查意见后报科技厅。申报材料统一使用白色A4纸打印。

附件:2017年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


附件

2017年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汇总表

                                                     填报时间: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申报经费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运行类

1

2

3

搭建类

1

2

3

地方主管

部门审核

科技部门意见:

盖章:

时间:

财政部门意见:

盖章:

时间: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申报书》

条财处联系人:何雪梅 028-86676587

  028-86719912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4

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和《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现将2017年度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条件。

1.四川省内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热爱祖国,科学道德高尚,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发展潜力;

3.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61231日之后出生);

4.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在学术上已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绩,所从事的研

究工作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或际贡献。

(二)申报项目要求。

申报的研究项目应有一定基础,有创新性,以国家和四川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重点,聚焦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省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支持重点和相关要求

(一)重点支持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脑科学、生命科学、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或产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二)优先支持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需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平台名称)

(三)在同等基础和条件下,优先支持在川企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四)申报单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须提供不低于财政预算经费总额30%的配套资金,申报单位是企业的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

(五)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分为杰出青年资助项目和杰出青年培育项目两个层次给予重点支持,培养周期均为三年,起止时间为20171月至201912月。其中杰出青年资助项目30个,每个财政预算50万元;杰出青年培育项目30个,每个财政预算10万元。

(六)实行限额申报。有关申报单位推荐名额见附件《有关申报单位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推荐名额表,其中未涉及的单位申报人数不超过2人,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前期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培育项目”且年龄符合本年度申报要求的申报人第二次申报不受单位名额限制。

三、申报材料报送

请申报人在线填写“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申报书”,请必须在申报项目名称后面加注“(青年基金)”,项目名称后面未加注的将不予受理。申报书均按照50万元进行财政预算。请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配套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0份上报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和纸质申报书审批。


   附件:有关申报单位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推荐名额表


附件

有关申报单位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推荐名额表

单位:个

申报单位

名额

申报单位

名额

四川大学

1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4

西南交通大学

8

西南医科大学

3

电子科技大学

8

四川理工学院

3

四川农业大学

6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6

四川师范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6

西华师范大学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4

成都医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

4

川北医学院

3

西南石油大学

4

宜宾学院

3

西南民族大学

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3

西南科技大学

4

四川省肿瘤医院

3

西华大学

4

四川省人民医院

3

注:1.未涉及的单位申报人数不超过2人,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2.前期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培育项目”且年龄符合本年度申报要求的申报人第二次申报不受单位名额限制。

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申报书》

基础处联系人:华  028-86717491

 028-86717593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5

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和《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发挥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科技人才的领军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更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团队支撑。现将2017年度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和原则

支持范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以下简称“青年创新团队”)支持在四川省境内注册,依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等单位,以四川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明确的创新目标和较强稳定性的青年创新团队(已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不再列入)。

支持原则:青年创新团队遵循“择优选拔,目标考核,财政资助,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政府财政经费资助为引导,

以提升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我省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二、申报条件、支持重点和相关要求

(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四川省境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工作;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11231日之后出生),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企业工作的须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每年应在申报单位工作6月以上。

(二)青年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8人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创新能力强,有团结协作精神;其核心成员(至少5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青年创新团队的研究项目应以国家和四川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重点,聚焦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省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优先支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青年创新团队(需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平台名称)。重点支持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具备承担省部级(含)以上重大科技任务能力的青年创新团队。

(五)优先支持功能基因组学、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调控、脑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学、新材料、地质灾害防治等前沿科学,以及转基因分子育种、人类重大疾病、页岩气、高端装备制造、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生态保护等产业或领域的青年创新团队。

(六)在同等基础和条件下,优先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整合高校和(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联合申报的青年创新团队。

(七)优先支持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的青年创新团队。

(八)青年创新团队分为资助项目和培育项目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支持,建设周期均为三年,起止时间为20171月至201912月。其中资助项目15个,每个团队财政预算100万元;培育项目15个,每个团队财政预算30万元。

(九)青年创新团队的申报单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须提供不低于财政预算经费总额30%的配套资金,申报单位是企业的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

(十)实行限额申报。每个高校和院所申报不得超过3个团队(四川大学限申报6个团队),每个企业申报不得超过2个团队,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前期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培育项目(财政预算30万元)”且年龄、职称符合本年度申报要求的团队带头人再次申报不受单位名额限制。

(十一)前期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不得参与本年度其它青年创新团队的申报。

三、申报材料报送

团队带头人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书”,团队名称统一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申报书均按100万元进行财政预算。请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配套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0份上报归口管理部门。请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和纸质申报书审批。

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书》

基础处联系人:华  028-86717491

 028-86717593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冯  暄028-68187980

附件16

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组发〔201212号)、《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和《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川府发〔201527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省深入实施科技创业人才计划。现就2017年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原则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围绕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民生工程等领域,大力培养我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打造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群体,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融互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提供支撑。

二、申请条件

科技创业人才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人才,或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科技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创业项目应符合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并处于领先地位。以我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科技自主创业人才为主,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创办、领办或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并推动其产业化,拥有20%以上企业股份;

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带项目、资金、技术来(在)川的创业人才及团队。

3.创办时间不超过8(200811日以后注册)在四川省内办理工商注册并依法纳税,依法经营;

4.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技术先进或服务模式创新,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5.科技人员离岗创办领办企业项目、科技扶贫项目(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满足以上条件的可优先予以支持。(离岗创新创业科技人员申报项目的,请提前与科技厅人事处沟通协调账号注册事宜。)

三、有关要求

1.各地、各部门按归属关系择优推荐,科技厅拟立项20项,每个立项项目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

2.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布置本地区、本系统的组织推荐工作,真正把我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创业项目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创业人才推荐上来。

3.相关归口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将取消今后3年的申报资格。

4.申报渠道各申报人选在线(http://xmgl.scst.gov.cn/)填写《四川省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书》,按照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程序,由项目承担单位按隶属关系向归口部门申报,并提交有关附件材料及原件,经归口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于201682618时前报送四川省科技厅人事处。

5.报送材料包括:纸质《申报书》和附件材料一式2份(材料一律不退还),申报人员信息表1份,申报书及信息表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6.《申报书》用A4纸打印申报书,左侧装订,不得加用塑料封面等额外装订材料。

附件:四川省科技创业人才申报信息表

附件

四川省科技创业人才申报信息表

申报人姓名

性别

国籍

出生日期

专业技术职务

职务

毕业院校

学历学位

申报人是否为创业项目的技术所有者

□是

□否

注册资本入资方式

所占比例

企业名称

所在市(州)

所属行业

发明专利­

创业项目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软件著作权

创业者自我评价、主要业绩和荣誉

(不超过500字)

创业企业情况

(不超过500字)

创业项目技术水平及前景

(不超过500字)

所在企业意见

(盖章)年月日

归口部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科技创业人才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书》

人事处联系人:王定川028-86668540

 028-86663608

 028-86729286

邮箱:sckjtrsc@163.com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7

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促进科技后备人才尽快成长,特制定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按照《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重点支持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苗圃,以及具有一定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好以及产品已进入实际应用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支持方向

(一)电子信息。

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互联、微电子与光电子、网络与通信、先进计算技术、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及现代服务业等。

(二)生物与医药。

医药生物技术、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等。

(三)新材料。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等。

(四)新能源及节能。

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五)资源与环境。

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乡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新型工业和重点污染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等。

(六)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汽车行业相关技术等。

(七)文化与科技融合。

原创数字动漫、新媒体和新影视、数字产品造型设计、数字化演艺装备和舞台技术、虚拟旅游互动体验、数字竞技软件和教育软件、二维、三维创意设计等。

(八)农业农村。

畜、禽、水产、林、木、竹、果、茶、蔬菜、蚕桑等重点产业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高效饲喂、粪污治理、精深加工开发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

三、支持方式

(一)重大项目。

重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苗圃,拟立项8个,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经费支持。

(二)重点项目。

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先进性、可望进入市场转化或具有一定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好以及产品已进入实际应用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苗子项目,拟立项50个,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20万元经费支持。

(三)培育项目。

重点支持处于萌芽期、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科技苗子创新创业培育项目,拟立项140个,每个项目不超过5万元。

四、申报要求

(一)重大项目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苗圃等依托单位牵头申报。

(二)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实行带头人申报制,主要包括在川高校在读大学生、在川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生、毕业5年以内在川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重点项目必须组建不少于5人的团队。

(三)限额申报。每个单位实行限额申报(推荐名额表见附件)。其中未涉及的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重点项目数不超过3项,培育项目不超过6项,企业等其他单位申报数共计不超过2项,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四)申报依托单位推荐程序。

1.面向本单位公开发布四川省2017年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申报信息;

2.对本单位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推荐;

3.对拟推荐项目进行公示;

4.书面报送推荐项目信息和公示情况。

(五)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支持的培育项目原则上要求1年内完成,其他项目可实施1-3年。

(六)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在四川科技创新苗子工程服务平台按流程申报http://mzgc.tccxfw.com/)。同一项目不得同时申报培育项目和重点项目,一经发现,取消本年度苗子工程申报资格。

附件:四川省科技厅2017年科技创新苗子工程推荐名额表

附件

四川省科技厅2017年科技创新苗子工程推荐名额表

   

重点

培育

   

重点

培育

四川大学

25

40

西华师范大学

5

15

电子科技大学

20

3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5

15

西南交通大学

20

30

四川理工学院

5

15

四川农业大学

15

20

四川医科大学

5

15

西南石油大学

10

20

川北医学院

5

15

西南科技大学

10

20

西南民族大学

5

15

成都中医药大学

10

20

合计

175

345

四川师范大学

10

20

成都理工大学

10

20

西华大学

10

2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5

15

注:其中未涉及的高校、科研院所申报数重点项目不超过3项,培育项目不超过6项,企业等其他单位申报数共计不超过2项。

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申报书》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王定川028-86668540  

             028-86663608  

             028-86729286

培育项目联系方式:

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联系人:              028-85242143

028-85245025

技术支持热线: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8

省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专项指南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高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根据《四川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对象

支持对象为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算归口科技厅管理的省级科研院所(名单见附件),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支持重点和额度

(一)支持重点。

重点围绕我省七大特色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需求,支持省级有关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先进、投资科学合理、具有市场前景、经济及社会效益较好的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项目。

(二)支持额度。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支持额度按照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成熟度、规模、市场前景等设定为:每项支持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等四档。

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支持额度申报,如本类项目未获得立项支持,也不在其它类给予支持。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初审和推荐工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不正当行为,凡发生违规行为的,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已拨付项目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同时取消下年度的申报资格。

(二)每个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2个,申报的项目不能同时申报同年度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须明确项目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指标。

(三)凡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而未按要求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成果转化项目。

四、申报材料报送

申报人在线填写《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预算书》,网上填报成功后提交并打印申报书。申报单位将纸质申报材料(申报书、预算书、获奖证书等相关附件、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职称或学位证书复印件等)一式七份,送主管部门审签后,于申报截止日前报送科技厅。

附件: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单位名单

附件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序号

单位名称

1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3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31

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

3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32

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4

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

33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5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

34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6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35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7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36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8

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37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9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38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10

四川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

39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11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40

四川养麝研究所

12

四川省轻工业情报研究所

41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13

四川省冶金情报标准研究所

42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14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43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

15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44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16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45

四川省卫生计生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

17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46

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18

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

47

四川省成本物价研究所

19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48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20

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

49

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

21

四川省皮革研究所

50

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

22

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51

四川省审计科研所

23

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

52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24

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53

四川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25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54

四川省粮油科研所

26

四川省酒类科研所

55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27

四川省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56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28

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57

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

29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58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填报《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书》

条财处联系人:郑   028-86726725

曾惠明028-86726725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19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

申报指南

根据科研院所事业发展要求,为改善四川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基础条件,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对象

归口科技厅管理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的省属科研院所(名单附后)。

二、支持范围

(一)科研基地(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业务用房的维修改造。

(二)仪器设备购置、升级改造、维修。

(三)信息化建设等。

三、申报要求

(一)各单位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业务需要,做好省属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资金申报工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不正当行为,凡发生违规行为的,取消申报资格。

(二)申报科研业务用房维修改造专项,须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意立项文件。

四、申报材料报送

申报人在线填写《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申报书网上填报成功后提交并打印申报书一式五份,于申报截止日前报送至科技厅。

附件:归口科技厅管理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

专项的省属科研院所


附件

归口科技厅管理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

购置专项的省级科研院所

序号

单位

1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3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4

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

5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

6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7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8

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9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10

四川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

11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12

四川省轻工业情报研究所

13

四川省冶金情报标准研究所

14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15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16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17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8

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19

四川省酒类科研所

20

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

21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22

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

23

四川省皮革研究所

24

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25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26

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填报《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设施设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申报书》

   条财处联系人: 何雪梅 028-86676587

                028-86673179

计划处联系人:林   028-86669425

              028-86663469

技术支持热线: 马璐钰028-86726087

             028-68187970

蔡友保028-85249950

 028-68187980

附件【2017年申报通知.pdf已下载
关闭窗口

攀枝花学院科技处  ICP备案号:ICP备案号: 蜀ICP备05017906号-1